□王蓓蕾
上个月,得知要去榆林市参加《陕西工人报》的通讯员培训,赶紧发消息给大学宿舍舍长:“我要去你的城市啦,你在不……”虽然很遗憾,她带娃去旅游不能相见,但对于榆林这座城市,因为是舍长家乡而变得格外亲切和期待。
十年前刚上大学便认识舍长潇瑶,土生土长的榆林人,但普通话标准到你完全听不出陕北口音。可能因为母亲是米脂人,她长得特别漂亮,算得上班花,中等个子,头发乌黑,肤如凝脂,明眸皓齿,笑起来很灿烂,性格大方,幽默风趣。
那时候,对于榆林印象不深,只知道地处陕北,距离老家渭南很远。认识舍长后,才知道榆林风沙很大,大到她养成了随时关窗的习惯;那里冬天很冷,冷到她的被褥、衣服都是全宿舍最厚的;那里人很直爽活泼,她有啥说啥,没那么多弯弯绕绕;那里比较富裕,舍长下课后不是在网购,就是在取快递、退货的路上;那里的民歌很好听,她心情好时张口就来,还经常把流行歌和英文歌用陕北方言去唱,很有趣味;那里的碗饦很好吃,舍长屡次提到想带给我们品尝,但因为保质期短不方便运输,只能凭空去想它的味道……
在大学四年和舍长的接触中,我越来越了解榆林,听懂了越来越多的榆林方言,比如“猴娃娃接”“害不哈”“你拉可来”。毕业后,我们先后见了两次面,线上视频了无数次,经常有一搭没一搭地在小群里聊聊近况。舍长陆续给我寄过几次榆林的大枣,个大、肉多、味美,但我觉得更甜蜜的是被朋友惦记的感觉。
在前往榆林的火车上,听到有人在说方言,亲切感扑面而来。培训之余,便开始向舍长打听榆林都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地方,她如数家珍说了很多,我才发现榆林的文化底蕴如此深厚,我对它的了解只是九牛一毛。
培训采风环节,在榆林工人文化宫有幸欣赏了“舞蹈世界”电视舞蹈展演录制,参观了榆林工运史馆、职工书屋、惠工惠企服务中心等。这样一个集多元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服务职工平台使我流连。心心念念的陕北民歌博物馆,用真人演唱、实景还原,让人身临其境,倾听“黄土之声”;现代化智慧煤矿曹家滩矿业里处处是新闻,引人不断探寻新发现;气势恢宏的镇北台上的每一块砖石,都将款贡城的历史沧桑诉说;峭拔雄伟的红石峡中,摩崖石刻、无数墨宝,使我追古怀远……我还有幸踏足榆林市图书馆、“上海三联书店”,在书海泛舟,来一场心灵之旅;夜游榆林老街,在“六楼骑街”间感受古城慢生活。
遗憾因为肠胃炎的缘故,没那么多精力去打卡更多地方,也只品尝了羊肉面,带走了些碗饦、子州果馅、镇川干炉,但我已经开始计划下一次的驼城之旅。
返程途中,收到舍长消息说正在返回榆林的路上,笑着回复“阴差阳错,下次再会啦”。毕业十年,期待下一次来到你的城市,说上一句“好久不见”。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