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以绘画和散文记录生活 ——新书《文渊佳话》后记
2024-09-05 09:47:13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今年是农历甲辰龙年,又逢太白文艺出版社推出我的新书《文渊佳话》,的确是件有纪念意义的事。

岁月静好,生命已老。对于1964年出生且属龙的我来说,整整经历了一个甲子,按老话说,已是花甲、耳顺、杖乡之年。

如果说六十载弹指一挥间,我的主要经历是学习与工作,那今后,该如何选择轻松快乐、高雅闲静的生活方式?我选择了国画和散文。因为在我看来,前者可以美化生活、净化心灵,后者可以记录生活、传播心语。

《文渊佳话》正是以绘画和散文的名义记录生活。其中《画路心潭》记录了我十年来,在工余事外,师从长安画派国画大师赵振川先生,秉承“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理念,学习借鉴浅降、青绿、泼彩、焦墨等多种画法,临摹、创作了近千幅中国山水画作品,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理念与风格。部分作品先后参加全国及省内外画展五十余场次,并被西安亮宝楼、天然汇美术博物馆、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及西安火车站等收藏,2020年还结集成《严维佳画集》,受聘陕西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文渊佳话》一书收录的六十余幅中国画作品,是我十年来从事中国画学习的一个缩影,虽水平有限,却是我学画历程的见证和学习成果的汇报。

十年画路,三千多个孤灯残月下的挥毫泼墨、传移模写、寂寞坚守,不图以画为生、功成名就,只求平和心境、陶冶性情。

许多朋友说,艺术需要天赋,我觉得,勤奋才是上天赐予每个人平等的权利。我时常希望更多朋友“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成为“结网之友”,是我对“网友”的另一种理解。

我的恩师赵振川先生曾说:“中国人讲究,人有正学,也有外学,两者之分,起初是出于职业的需要。但对于维佳而言,当职业、职务已成过往,重新面对平常生活时,外学甚至更为重要。”著名美术评论家张渝先生说:“维佳不以绘画为业,却以自己关于国画的喜爱、坚持,补述了自己对待诗意栖居生活的向往。”

坦率地讲,相对于学画的师出名门、勤以补拙,我写散文倒真有些无师自通、信手拈来。这可能得益于刚参加工作后,我在陕西钢厂从事企业共青团工作十年的历练与积累。《半块毛料》《刘家窑记忆》正是这段生活的记录,也是我最初文字功底与文学素养形成的基础。只不过此后的二十年,由于从事县、区、市党政工作,与文字、文学的距离渐行渐远了。

2019年末,我从渭北铜川调到陕南,在汉中市政协工作。五年来,我从政协文化文史工作入手,开始文化散文写作,并先后在《辽河》《鸭绿江》《拉萨文学》及《山西日报》《陕西日报》《陕西工人报》《各界导报》《文化艺术报》和《西安晚报》等二十余家报刊发表了五十余篇(约十三万字)散文作品,内容涉及历史文化、旅行游记、人文生活等。其中,散文《雨后蓝关》获第二届刘成章散文奖,《樱花落》获中国双年度“天汉杯”大家文学奖散文奖,《咖啡生活》获第四届长安散文奖特别奖,《情走狮泉河》获南国文学社“走进西藏”全国征文大赛散文类一等奖……这些作品大都收录于《文渊佳话》一书,同样记录了我在新时代背景和新生活状态下的工作经历、生活阅历和人生感悟,从不同侧面记录了我积极乐观、顺应生活、追求梦想的文学情结。

五年笔耕,化作十万余字的手稿,那是“烧脑子”的冥思苦想,“爬格子”的头昏眼花和“夜猫子”的烟熏火燎。就像为口醋,费死巴活地包顿饺子,有时连自己都怀疑“这事儿,值吗?”可当把脑子里思考的东西,倾倒在“方格子”里变成铅字、文章,引来亲朋好友阅读转发、点赞收藏、留言鼓励,甚至还收获了若干奖项,我再一次确认,“这事儿,值!”

不得不说,起初经常有曾经的同事好友和喜欢我散文的网友问我:“你一个学冶金机械的‘理工男’,一个长期从事行政领导工作的‘大忙人’,何以能写出大家喜闻乐见的散文,怕不是有‘秘书’越俎代庖吧?”

其实,对于散文写作,我始终认为,当代散文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自然与小说、诗歌、戏剧不同,除具有“立意深刻、格调高雅、情景意触、思想深邃”的特点外,还应具有时代性、思想性、真实性和文学性。而但凡识文断字、阅历丰富、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其实就是以散文的名义记录日常生活。

其一,以“我”为主、记录生活。郁达夫曾说:我始终坚信,每一个阅历丰富的人,其学习、工作与生活中都有值得去记录的故事,每个自我才是散文的主角。以我为主,记录工作生活中的点滴故事。如:《远去的社火》,记录我在咸阳县区工作中难忘的经历;《永远的王石凹》,记录我为“煤城”铜川建设工业遗址公园所付出的努力;《难见石门》,记录我对汉中重视石门栈道文物保护工作的建议;《邂逅石光银》,记录我与治沙英模、“七一”奖章获得者的难忘相遇;《何以喀什》,记录我探寻“丝路名城”人文密码的真实感悟;《北戴河感怀》,记录我观沧海、忆伟人、看巨变、思新篇的万千思绪。

其二,以小见大、小题大做。在我看来,每个人平凡的人生中,总有许多鸡毛蒜皮的琐事和司空见惯的小事,如果善于观察,进而善于思考,难免会有许多道理与启迪在里面,如果从中以小见大、小题大做,必成散文佳作。如:从《朱鹮之约》,看保护珍稀动物的重要性;从《咖啡生活》,体会不同生活习惯差异下的文化冲突与交融;从《尊重》,感悟现代城市人生活的现状与受人尊重的弥足珍贵;从《小宋的宋庄生活》,思考当代文化艺术市场下,艺术的本源、价值取向及发展方向。

其三,以实为基、因实出虚。有人说,散文是一种虚实结合、因实生虚、表现情趣的艺术。我从国画的角度看,两者是相通的,真实生活是散文的物相根基,因实出虚则是画中的“留白”与“空灵”,可以提供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把情感、性灵、心灵之光让读者去感悟、去思考、去体会,这才是散文艺术魅力之所在。如:《情走狮泉河》,是狮泉河边,缅怀援藏干部功绩,探寻“缺氧不缺精神”的力量源泉;《岳渎阁记》,是华夏儿女面对父亲的华岳、母亲的河时,从中汲取到的自强不息、宁死不屈的民族性格;《竹深留客丈八沟》,是在竹影清风里,体会高风亮节、凌霜傲雪、坚韧顽强的文人风骨;《龙亭遐思》,是在蔡伦墓前,仰望他那划破时空的蔡侯纸所散发的文明之光。

曾几何时,从前一起共事的同事领导、一直支持我的亲朋好友和一众阅读我散文画作的网友,都曾建议我将十年绘画、五年写作的成果结集出版,可我始终觉得,无论是学画还是写散文,自己还只是一位蹒跚学步的初学者、门外汉,远没有达到出版专著的程度。

是太白文艺出版社,作为中国西部唯一一家纯文艺出版社,为扶植我这棵文艺新苗,热情鼓励、全力支持,为《文渊佳话》的顺利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令我十分感动。

还要感谢“文渊居”,那是家里不大的一间陋室,却让我的创作可以在文艺的天空下自由地驰骋,让我的心境在渊博的土地上平静地栖息,也让我的灵魂在居家读书与思考中永久地安放。

著名浪漫主义作家三毛曾说过:“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我庆幸自己在花甲之年到来前,选择了学画和写作,并由此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我也有理由相信,在今后的夕阳中能越发坚强地走下去,直到画不动,也写不动的那一天……

但愿《文渊佳话》的出版,能如中国作协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陈彦先生在为本书所作的《序》中所言:“维佳先生多与农业、农村、农民联系紧密,在繁忙的公务之余,‘闲来写幅青山’,用文章记述过往琐细,以笔墨回眸大地山川,是一种十分有益的业余补缀与精神劳动。写作与绘画,会让他接续上另一种忙碌而有创造力的生命,农业、农村、农民仍然会在梦中归来,于文章与画中饱蘸深情地持续溢出,并终将获得抵达更多读者心灵的通行证。”

是以为记!

□严维佳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