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老先生大名栾成珠,早几年在2017年版的紫阳县县志副主编栏目里,我就知道了他的名字。他大专文化,经济师,县民间协会副主席。老先生虽年过古稀,却精神矍铄。他学识渊博,为人低调,言谈举止有老学究风范,这是栾老先生给我的最深印象。
壬辰年八月,我有幸得到栾老先生撰写的一本新书《紫阳茶史》。手里捧着这本沉甸甸的书籍,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将序言、目录、后记浏览了一遍,又依个人喜好将个别章节重点阅读了几遍,次日亦对该书阅读学习。
这部著作里,我看到了老先生视觉高远,思维广阔,严谨治学的态度与责任担当。该书栾老先生耗时春秋六载,洋洋洒洒达二十二万多字。我认为,它是紫阳茶叶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收获,也是老先生在史书所取得的较高成就。该书的顺利出版,对紫阳茶业蓬勃发展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它是一本指导人们认识紫阳茶,了解紫阳茶的百科全书,一部时时可以翻阅借用的工具书,具有较好的资料借鉴和引导作用。
《紫阳茶史》从民国以前的紫阳茶,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紫阳茶,再到紫阳茶文化,以时间为轴线,层层推进,抽丝剥茧,条理清楚,明白无误地将紫阳茶上下四千年的历史,紫阳茶的前世今生、华丽转身,大凡与茶有关联的人和事都一一道来。
在该书撰写中,作者力求引证大量资料与参考文献,让这部茶史为今后紫阳富硒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起到了作用,没有虚妄之词,文字简洁洗练,条理清晰明了。
在栾老先生这部著作里,我们知道了茶叶的发源地及传播;知道了紫阳茶是中国最早的紫阳贡茶;知道了周、秦、汉时期就有了紫阳茶的身影;知道了魏晋至隋的紫阳茶的故事;在唐朝至清朝的天空下,紫阳茶更加流光溢彩,它以贡茶的身份,受到帝王将相们的青睐。而紫阳贡茶也充当了中国贡茶制度消亡的见证者。我欣喜地看到那可亲可爱的紫阳茶活跃在《茶经》里,停泊在保留至今的茶叶信票里,徜徉在清朝嘉庆年兴安知府叶世倬的诗作《春日兴安舟中杂咏》里:“桃花未尽开菜花,夹岸黄金照落霞。自昔关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咏叹诗句让人满口生香,流连忘返。
这部著作对解放前紫阳茶发展面临的窘迫处境,到新中国成立后茶叶种植发展的漫长过程进行追溯,对茶叶精细加工制作的传统手工技术与机械加工等技术,茶叶生产的绿茶、红茶、白茶、黑茶及炒青等品种进行详细解读。该书对紫阳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茶叶风俗以及茶艺表演、茶叶在富民强县上的巨大意义,茶叶在国家税收上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等方面的问题,都进行了引经据典,层层剖析,为我们更好地了解紫阳茶提供了素材。
在这部史书里,我们还可以了解到紫阳富硒茶提出的时间及其前因后果。总之,一本《紫阳茶史》在手,对外界朋友深刻研究与探索紫阳富硒茶的由来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一部厚重的茶史,将会在时代更迭中逐渐展示出紫阳茶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和价值。□叶柏成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