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作家李思纯的长篇小说《蚕门》,通过企业改制的悲壮、蚕桑生产的起落,演绎了城乡经济和工农大众的命运沉浮。在写到第七章第一节时,老蚕农杨宝根的一声断喝,亮出了中心人物的价值观:“你没有道义!从根子上讲,你不讲道义!”
父亲指教儿子,出言何以如此鞭辟入里,用语何以这般振聋发聩呢?
全球金融危机带来外贸市场萎缩,国际丝绸市场下滑导致蚕茧价格下跌,加之中国加入世贸之初产生的市场调节、价格调控等等不适,骤然引发了由市场经济考验政府管理、社会治理能力,由经济效益、金钱观念考验人性、人心的蚕茧大战与社会动荡。杨宝根的儿子杨海军为了让辛辛苦苦自产的蚕茧卖个稍好的价钱,瞒着家人私自骑车运走三袋茧子,准备和他人一块乘火车偷运到汉中去卖。不料行动暴露后,人被派出所抓了,还上了广播,成了一件丢人现眼的坏事。
对此,杨宝根大为震惊,而杨海军极为不服,他的理由,一是茧站压级压价坑农伤农,理应另寻销路;二是政府只抓兴桑养蚕,不管茧价大跌,且限制蚕茧外销,顾头不顾尾的做法有失公允;三是自己的蚕茧自己做主,到外地去多卖点血汗钱天经地义,无罪无错,无可厚非!
为此,父亲杨宝根痛心疾首,十分严厉地批评了他一顿,让他从根子上认识错误。
杨海军搞不懂这事错在什么“根子”,他本能、质朴而又委屈地反问父亲:“从根子上?我不过是想多卖点钱,辛辛苦苦养的蚕做的茧卖不上好价钱,我心疼!这有什么错?”
杨宝根一针见血地指出:“你没道义!”这四个字掷地有声,直指问题核心,给了儿子一记响亮的重锤。接着,他又以理服人,好言教子:“你从上小学,老师就教你要爱国。一个小老百姓咋爱国?不就是听政府的话,勤劳致富,多生产、多打粮,多喂蚕子!江城缫丝厂给了你亲妹妹一个铁饭碗,那个厂对我们家就是有恩的。你的蚕茧,你就为了多卖点钱,不愿意给江城做贡献,却要往外卖——你的道义在哪里?你对不起养活你妹妹一家的那个厂,就是对不起国家,对不起政府。”
杨宝根的这一番示儿之理,让人幡然醒悟:所谓“道义”,就是道德和义理,就是道德和正义。由此,让人想起了宋代诗人欧阳修在《朋党论》中劝人行正的一段名言:“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环顾《蚕门》全篇,见其思想内涵与精神价值,正是“道义”二字。
其一,老一辈代表人物方文贺是道义的化身。他年近五旬时面临着氮肥厂外迁汉中,自己将被调往省城的人生机遇,放弃个人安乐,留在江城创办缫丝厂,其选择是为道义。退休之后,他仍关注企业发展、工人命运,在危急关头,抱病赶到县政府门前,宁愿引火烧身,也要为闹事的工人明辨是非,是为道义。临终前,他不交代后事,不操心儿子前程,却叮嘱厂里要设法找回被骗的公款,一片丹心,是为道义!
其二,新一代的创业者群体,在道义之旗的引领之下创出了新的辉煌。杨宝根之女、副厂长吕蒙之妻,在企业改制的危难时刻带头签字下岗,并以甘当保洁员的勇气率先自谋职业,于厂、于国尽显道义!当工厂效益下滑、需要裁员减负时,主动辞职、自谋职业的女工夏莉莉,在企业改制时为了挽救工人的命根子、留住江城的茧丝产业链,联合下海创业的姐妹回乡收购厂子,让缫丝厂起死回生,其家国情怀正是大写的道义!杨宝根的儿子杨海军,凭着技艺、人品已在缫丝厂谋下职业,将被委以重任时,却弃工返农,重归山乡,垦地植桑,发展蚕业,亦是为了道义。
其三,道义的磅礴力量让迷途羔羊痛改前非。曾被别有用心的人当枪使,在企业改制最艰难的当口纠集不明真相的工人到县政府闹事的范大力,在经历了父亲被他气死、老厂长被他气病等打击后,终于认清人心、拨云见日,他不给企业添负、不向国家伸手,上街修车、重新做人的勇气,来自道义!曾因贪占小便宜而上当受骗,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的韩秋燕,在明白事理后离家出走,只身追款,其壮士断腕的雪耻行为,也生于纯洁的道义!
正因为道义的光芒让人心豁亮,让天地晴朗,让生活多彩,让事业辉煌,以道义为精神导向的《蚕门》才是当代改革题材小说中突显人性力量的有深度之作,是工业题材小说中融合工农情感的有温度之作,是本土长篇小说园地一部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有力度之作。□李焕龙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