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晚,夜色渐浓,随着一天生产任务结束,机床的轰鸣声也暂时画上了休止符,西北工业集团零件加工九分厂车间对面的“工人夜校”开始热闹起来。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发那科系统循环指令的运用……”课堂上,夜校讲师、数控一班班长何磊正在为台下30余名职工学员授课。
“夜校”这个带有几分年代感的词语,最近在网上火了一把。但对于零件加工九分厂的职工来说,这并不是新鲜事。从2019年开始,夜校每月两次雷打不动的集体学习,为职工“烹饪”出“知”味十足的“精神夜宵”,成为该厂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助力职工技能提升成长成才的生动实践。
策划“新”,授课形式因时而变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理论课从一月一次变为两次,每月增加一堂实操培训,半年开展一次技能比武……五年来,夜校发展过程中的这些调整,无不体现出背后策划团队的良苦用心。
“随着生产重点和学员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是夜校能开办至今的关键。”该厂技术质量室主任刘翔说。过程中,夜校也曾面临过该不该办下去、该如何继续办下去的抉择时刻,在那段低谷时期,课堂上有时只有稀稀拉拉不到10人。
夜校里低迷的学习状态,该厂厂长、党支部书记李敏敏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随即便召集全员开会,由大家共同讨论决定夜校的去与留。“办,还是不办?办,就好好学,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办,就彻底关停。”他从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入手进行深度剖析,大家各抒己见,最终达成了共识:“学习是件好事儿,应当坚持下去。”
“那次座谈会后,大家在思想认识上更加重视,我们在课堂策划上也更花费心思。”刘翔说。光讲理论难免枯燥,那就增加实操内容;培训效果难以评估,那就组织技能比武一展身手;学员积极性不够,那就出台激励制度,给考试成绩优异的学员发奖金;学习趣味性不足,那就布置创意小作业,让学员运用所学知识,制作葫芦、花瓶等工艺摆件。
教务组、会务组、宣传报道组……夜校的背后,是一支分工明确、执行高效的团队。在改善授课形式及内容后,夜校运行更加系统、规范,人气也更旺了。自开办至今,共开展培训授课120余次,累计培训3700人次,工人夜校重新焕发出生机活力。
课程“亮”,讲授内容因需而设
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在工人夜校课堂上,讲什么不是由老师一人说了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工的现实需求。课程设计与职工需求“双向奔赴”,是工人夜校课堂的一大“亮”点。
如何能把准职工需求“脉搏”,开出答疑解惑的良方?问卷调查无疑是一个便捷有效的方法。每当课程结束后,学员都会收到一份关于培训效果的调查问卷,既可以对讲师进行满意度打分,也可以写下对夜校课程的意见建议。每一份问卷都会由工作小组收集整理,在下一阶段的课程安排上予以调整优化。
精彩的课堂离不开阵容强大的讲师。零件加工九分厂邀请厂里的技术骨干组成讲师团,左强、何磊等技能大咖成为夜校讲台上的“常客”。结合当前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点、重点问题,以及学员不同程度的学习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原来很多职工可能只会设备的简单操作,对于其运行原理、程序编写等不甚了解。在课程安排上,我们着重对这一情况进行改善。”第一节课,左强从数控机床的结构原理讲起,随着学员对知识的消化吸收程度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难度。
经过几年的集中培训,曾经只会一键启动的“绿键侠”,都变成了一专多能的“全能客”。作为讲师,何磊、左强也不断更新授课内容,将行业前沿技术和先进工艺引入教学。
除了业务技能培训外,党的理论知识、政策法规等时政内容也搬上了夜校课堂。夜校为该厂职工搭建的学习成长平台,让更多职工在“8小时”外有了新追求、好去处,并逐步建立起学习交流、互促共进的“朋友圈”。
硕果“香”,夜校充电因势而成
在零件加工九分厂,“夜校热”不是“一时热”。历经五年的沉淀,下班走进夜校学习,已成为该厂青年职工的行动自觉和主动选择。有“知”有“味”的工人夜校,有效促进了职工立足岗位、更加有“为”。
去年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高阳,既是夜校的学员,也是工作小组的助教,从刚入职时对设备操作“一窍不通”,到迅速转变角色、适应工作状态,在夜校课堂上学到的诸多“干货”,为他的成长按下“加速键”;
数控车工张冲,得益于夜校浓厚学习氛围的熏陶和培训历练,使他在技能提升方面进步显著,现在已经在工作中独当一面,担任数控三班副班长;
数控车工党智超,夜校课堂上经常能看到他举手提问的身影,下班后他还会抽时间对数控编程技巧、刀具选型等进行巩固,保持学习的好习惯已融入他的日常……
积极的正反馈和学习带来的“复利效应”,正吸引企业越来越多的职工享受夜校课堂的充实与快乐,收获技艺精进的成就与美好。职工技能水平提高了,产品质量自然更有保证。
“通过夜校这样的学习平台,带动一大批职工保持学习热情高涨,为大家提供了成长进步、提升技能的机会。”左强在教学相长中也实现了个人的“华丽升级”,如今他已成为高级技师、西北工业集团关键技能带头人,获得了多项创新成果。
左强的案例并非个例。夜校开办至今,已有60人取得技能等级、专业职称晋升,学员取得公司级及以上创新项目20项,节创价值百万余元。
李敏敏表示,产能升级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产业工人提出了更高的技能要求。今后将围绕公司重点生产任务和职工需求,探索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授课内容,让工人夜校成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平台,培养造就更多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本报记者 宁黛艳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