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与延安精神,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融合育人路径,西安工业大学“薪火延承·物语思政”实践队于暑期伊始踏上特殊青春征程,以“重走青年知识分子奔赴延安之路”为主线,在过程中通过实地调研、历史感悟、专业创作与思政讲授相结合的方式,开启沉浸式红色之旅。
多方协同,构建实践育人特色团队
实践队由该校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周倩及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仇倩倩联合带队,实践队员囊括设计、思政和机械三类不同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为行走思政课开展筑牢团队基础。此次社会实践围绕“青春·信仰·延安”等聚焦点,从西安出发,一路北上深入陕北,最终抵达延安,先后走访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薛家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南泥湾、延安革命纪念馆、宝塔山、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等近20处革命遗址。思政课教师仇倩倩还在薛家寨、延安县委、县政府旧址等历史真实场景,依托史实为队员开设行走思政课堂,借实物实景实情启智润心,重温革命岁月,研讨传承红军精神,结合学生专业从历史遗迹中体会先辈热血担当,在社会实践大课堂中,实现思政内涵与专业认知交互提升。
行走课堂,沉浸式感悟信仰力量
实践队员先后走进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通过《我要去延安》情景剧与爱国青年跨时空对话;在西安事变纪念馆,珍贵史料诉说爱国志士赤诚;奔赴安吴青年训练班、薛家寨革命旧址,队员们攀登薛家寨,在红军战斗遗址开展“悬崖上的思政课”;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内泛黄照片、斑驳实物,引领队员触摸烽火岁月初心;在洛川会议旧址、直罗镇战役纪念址,通过《上兵伐谋》沙盘实践课,队员感悟抗战方略诞生、革命决策温度,深知胜利来之不易;从甘泉雪地讲话旧址的“时光信封”寻觅,到南泥湾革命旧址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朗诵,从延安革命纪念馆的思政课,到宝塔山前的青春誓言,实践队员们在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等史实文物的厚重历史中汲取奔赴信仰与理想的力量。
传承使命,专业续写红色青春华章
实践过程中,队员结合专业特色,将所学融入实践,通过广泛采集实地影像、文字资料与口述历史,分析抗战时期青年群体的物质文化与精神图谱,开展了以“奔赴延安的青春力量”等红色主题为核心的制作项目,借红色主题版画、沙盘制作等,重现历史图景,坚定青年信仰,在桥儿沟旧址延安文艺纪念馆版画展区,队员被木刻版画吸引,于互动体验台制作版画,让革命精神在实践与艺术中传承,丰富多次的动手实践,使“红色文化”不仅成为感官体验,更转化为青年学生的知识积淀与创作灵感。
此外,西安工大设计学院学子张博仁、陈希分别围绕《红星闪耀》《为人民服务过时了吗?》等主题开展大学生宣讲,结合实践经历与思考给出坚定答案;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侯玥琦作为学生代表总结发言,许下传承革命精神、践行青春使命的承诺。
此次实践融合“现场教学+专业体验+团队合作”等模式,并将西安工大传承弘扬的“把一切献给党”的军工传统精神融入文物数字展、重要精神微课等“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实践体悟之中,是思政课堂延伸及革命精神寻根之旅,也是高校落实“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的实践探索。队员们纷纷表示,通过实践从书本走向土地,从课堂走向历史现场,真正理解了伟大长征精神、抗日精神及延安精神等内涵,也找到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方向,未来将以先辈为镜,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薪火延承·物语思政”的使命,在新时代绽放更亮光芒,续写红色华章!(赵思雨)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