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国家级名录91项 省级名录766项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讯(见习记者 陈沐妍)4月3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近年来,省文旅厅全力推动非遗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目前,我省共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4项、国家级名录91项、省级名录766项,国家级传承人78人、省级传承人681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2处。
陕西传统工艺项目种类多、范围广、带动性强,现有12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项目,51项省级传统工艺振兴项目,2024年新公布国家级生产性示范基地4个。设立3批次省级非遗工坊155家,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9个,非遗研究基地、传承教育实践基地、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150个。命名非遗特色示范县、镇、街区67个,“非遗在社区示范点”22个,各类非遗展示、传习、陈列场所总数达1500余个。
在产业转化方面,省文旅厅先后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藤编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意见》等一系列措施和办法,2023年全省的250余家工坊共带动12.5万人次就业,人均年增收3.48万元。先后建立了千阳刺绣、凤翔泥塑、富平石刻、羌族刺绣、绥德石雕等多个非遗产业园,成为地方经济支柱。“咸阳茯茶”获2023年陕西省“最具成长潜力商标”,总产值20亿元,综合产值超3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
同时,省文旅厅发挥了非遗的整体带动作用,让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搭建陕西文旅惠民平台,并打造全省非遗商城,利民惠民,今年春节期间投入财政补贴569万余元,发放惠民券7.82万张,提升了人民群众在非遗中的参与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以传统工艺为主的非遗产品、研学体验等,为陕西旅游经济发展贡献了新的力量。陕西省推动非遗进景区,促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据统计,2023年全省接待国内游客7.2亿人次,同比增长106.58%;国内旅游收入6578亿元,同比增长150.63%,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均实现翻番。
责任编辑: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