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2651)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陕西新闻 十年“磨剑” “银”光熠熠 ——陕西工程科技高级技工学校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综述
2025-09-26 09:02:29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字体:【 】     分享到:

  通讯员 钟明杰

  9月24日,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颁奖仪式现场,当主持人宣读陕西代表团曹宇昂获无人机驾驶赛项银牌、杨凡获鸿蒙应用开发赛项银牌时,陕西代表队掌声雷动,呐喊声与荧光棒的晃动交织,尽显陕西代表团对全国技能大赛奖牌的热切期盼与执着追求。

  台下,陕西工程科技高级技工学校的选手与教师热泪盈眶。这是学校十年奋斗、追赶超越的成果,是陕工科人潜心钻研、精益求精的见证。从十年前技能大赛的“新兵”,到如今代表陕西站上国家领奖台,学校以十年“磨剑”的付出,斩获两枚银牌,创下陕西省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的最佳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

  十年奋斗前行,成就今日荣耀

  2016年,作为技能大赛“新兵”,学校在学生校内技能比武中融入省赛、国赛标准,启动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踏上强师资、重大赛、提质量的奋斗之路。

  师资硬核筑根基。技能大赛的核心是技能与人才,关键在师资。过去,学校教师多擅长理论教学,实践能力不足。为此,2017年、2018年,学校两次选派40余名教师赴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参加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培训;2023年,又选派28名教师前往全国技工院校师资研修中心常州技师学院,学习一体化课程开发。通过向先进院校取经,教师的一体化教学水平显著提升,考取技能等级证书、下企业实践、承担实训课程、参与技能大赛的积极性高涨,一支“理论+实践”双优的硬核师资队伍逐渐成型,为创大赛佳绩奠定坚实基础。

  大赛承办创品牌。2017年,学校第二次承办集团公司职工技能大赛后,全面总结办赛流程与细节,办赛水平大幅提升。在2021年、2022年集团职工技能大赛中,学校组织更科学流畅、专业性更强,获集团“特殊贡献奖”。2024年,协助集团承办陕西省2024年职业技能大赛无人机装调检修赛项,集团获“突出贡献单位”;2025年,又协助集团承办第八届陕西省国有企业职工技能大赛无人机驾驶员赛项、陕西省第四届“三秦工匠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无人机装调检修工赛项决赛,获集团高度赞誉。此外,学校还多次高质量承办省、市多项技能大赛,不仅获主办方认可,更培育出一批懂技术、熟标准、善管理的团队,成为竞赛集训品牌的“活名片”。

  质量提升育匠才。多年来,学校坚守“高端引领,校企合作,多元办学,内涵发展”方针,将“技能成才”理念融入办学全过程。校内建有3个世赛集训基地、9个省赛和国赛集训基地,6个专业入选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建设名单,2024年经省人社厅专业评估,授予“专业建设、资金使用双优秀”称号。学校深化校企合作,与集团下属企业、吉利汽车等开展“订单式”培养,企业工程师进课堂,学生实训“真操实练”,每年为集团培养技术人才300余名。教学改革中,教师兼具“讲师”“教练”角色,参与制定的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国家课程方案和标准在全国实施,编写的9本校本教材被多校选用。近五年来,46名教师、106名学生在各级赛事获奖,以优质教学培育了大批匠才。

  在热爱里扎根,在磨砺中绽放

  本次大赛,该校除曹宇昂、杨凡获银牌外,刘超获智能硬件装调项目优胜奖(全国第12名),同样值得祝贺。从代码世界到蓝天翱翔,从跨界转型到学校托举,他们的故事充满拼搏与坚守,彰显学校独特育人文化。

  无人机背后的“全能手”。无人机驾驶(植保)赛项中,曹宇昂的操作行云流水。赛场下,他是“不满足”的学习者,除精准操控无人机外,主动攻克Python编程、函数封装、正射二维建模等难题,让无人机成为“会思考的工具”。备赛时,无人机机载电脑突发通讯中断,他未急于求助,而是钻研技术手册、拆解设备、测试信号,最终发现接口焊接因微小误差导致接触不良。“赛场没有标准答案,只能靠技术与冷静。”这份主动破局的意识,让他在比赛中从容应对挑战,凭速度与精湛技能获得评委认可,摘得银牌。

  代码世界里的“偏执者”。杨凡的鸿蒙应用开发赛项银牌,是用千万行代码“写”成的。备赛300多个日夜,他每天高强度训练10小时以上。从网络通讯单元编写到项目原型图设计,从UML图绘制到程序调试,他对每个细节都精雕细琢。曾为解决程序闪退问题,连续两个通宵逐行排查代码逻辑,直至晨曦照亮屏幕才找到嵌套循环中的故障。比赛中,他以“零失误”高效完成所有模块,凭借扎实知识储备与应变创新能力获得赞誉,最终夺得银牌。“代码不会说谎,你对它用心,它就会给你回报。”这是他对技能的深刻诠释。

  跨界转型的“孤勇者”。从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跨界到智能硬件装调,选手刘超起点不高,最初连电路连接都频繁出错。但他有股“不服输”的韧劲,每天追着物联网专业老师请教,日均训练10小时,逐步攻克多种编程语言,以及端子制作、人工智能等内容。他右手食指指纹因反复练习水晶头制作被磨平,连家里的指纹锁都无法识别。训练后期,他与队友组织“对抗赛”,互相设置“技术陷阱”,在“排雷”中锤炼判断力。比赛中,他高水平完成智能机器人组装、调试、编程与操作,顺利完成“机器人摘果子”项目,获全国第12名的好成绩,实现从“机电老兵”到“智能新兵”的蝶变。

  全方位托举,助力选手取得佳绩

  三位选手的成长,离不开学校“铺路石”般的支持,也离不开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

  硬件投入有力。为让选手适应国赛标准,学校毫不吝啬,斥资150余万元采购智能硬件装调训练设备,搭建鸿蒙应用开发竞赛实训平台,配齐无人机驾驶赛项设备。实训室宛如“微型赛场”,从鸿蒙开发仿真环境到无人机模拟植保场景,每台设备都承载着“让选手练真功”的初心。

  服务护航给力。学校组建省内外专家“智囊团”,线上线下随时答疑。曹宇昂建模数据处理遇阻时,企业工程师带实战案例到校辅导;刘超学习人脸识别技术卡壳时,专家远程演示算法逻辑;杨凡还被派往外地,由行业专家进行为期2周的封闭式训练。集训中,学校建立“每日训练反馈+每周考核评估+定期实战汇报”体系,确保训练实效;为每位选手配备经验丰富的“陪练”老师,既做技术指导,又关心生活与心理状态;还根据选手体能定制训练计划,助力他们以最佳状态冲刺。

  组织关怀暖心。备赛期间,省国资委等多部门领导多次亲临训练现场或电话慰问,协调资源、解决困难;赛前,陕投集团党委副书记、职工董事、工会主席刘丽,陕投集团副总经理、陕煤地质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毛冬红多次电话鼓励,叮嘱选手放平心态、专注比赛;赛中,陕投集团人力资源部主任王维赴现场加油。各级关怀让选手信心倍增,以饱满的热情与最佳状态参赛。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国赛事规格最高、竞赛项目最多、参赛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第三届大赛共有35个代表团的3420名选手围绕106个竞赛项目参赛。陕西省有106名裁判员执裁,学校2名教师分别担任无人机驾驶、鸿蒙应用开发项目裁判,刷新学校国赛裁判人数纪录。陕西省共获银牌2枚、铜牌1枚、优胜奖36个,而学校“包揽”了全部2枚银牌,尽显实力,为集团与陕西争光。

  银牌的荣光终将沉淀,但其中的拼搏精神与育人理念,正在学校持续传承。未来,学校将继续努力培育更多技能人才,为集团“再造一个产业新陕投”、打造一流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提供支撑,为陕西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2651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250004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