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牟影影 实习生 王梦圆
陕西自贸试验区的“试验田”里,创新活力正持续迸发。作为推动区域对外开放的重要力量,西安海关今年以来始终聚焦企业通关中的痛点、堵点,以“小切口”精准破题、以制度创新深度赋能,成功推出“出境木质包装检疫智慧管理系统”“国际快件全链条数字化智能监管系统”“关航智联数字化平台”三项举措,且均已在海关总署备案。
从流程优化到技术赋能,从线下奔波到线上直达,监管模式的这一深刻转变,不仅让通关效率实现质的飞跃,更将实实在在的便利与实惠送到了企业身边。
从“两天”到“两小时”
“以前办理木质包装检疫要跑多个地方、花费一两天时间,现在坐在电脑前点一点,合格凭证和溯源码马上就能获取,时间成本省了一大半!”陕西川顺包装公司经理的称赞,道出了“出境木质包装检疫智慧管理系统”带来的便捷。
这套系统依托“一件一码、一批一证”的管理模式,为每个经除害处理的木质包装赋予唯一溯源二维码,如同给每一件包装配上了“身份证”,实现了从生产、处理到使用的全流程可追溯。
企业通过“陕西电子口岸”平台即可完成出境木质包装检疫信息填报、结果上报等全部申报流程,系统自动比对、智能审核,将整体流程耗时从传统的以“天”计算缩短至以“小时”计算。目前,企业平均通关时间缩短70%以上,因包装问题导致的成本损失减少约60%。
“使用这套系统后,我们如同有了‘千里眼’,可随时与企业互动,远程审核、实时评价,实现了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智慧监管。”西安动植物检疫处高翔说。
从“几万张”到“几分钟”
在西安咸阳机场海关快件监管现场,关员丁猛轻点鼠标,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包裹的CT图像和风险提示。
“这个标注庭院路灯的包裹,系统自动报警了。”丁猛放大图像,“几分钟就能确认疑似管制刀具,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以前每票快件图像只停留6秒,我们需要轮流紧盯屏幕,生怕错过任何可疑物品。”
2022年,为查缉伪报为“咖啡”的毒品,海关工作人员回看了三个月内近万张图像。这一困境随着西安海关自主研发的“国际快件全链条数字化智能监管系统”上线得以破解。该系统实现了快件从境外启运的国际段、转关运输的国内段以及国内快递的派送段全物流链条的可视化展示。
如今,西安航空口岸单日验放快件近3万票,通过该系统,人工查验效率提升34%,所有快件当日清关,通关速度快了近一倍。
目前西安咸阳机场海关监管快件量已跃居全国前列。在丁猛看来,监管制度的创新让“管得住、通得快”从承诺变成现实。
从“面对面”到“数链接”
“过去航空公司要专门派人到海关办理证书,现在系统审核通过后,在办公室就能打印,还能实时查询历史记录!”西安咸阳机场海关运行控制科副科长李少博指着“关航智联数字化平台”介绍道。
这个由西安咸阳机场海关联合东方航空公司共同打造的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平台,实现了东方航空国际客运航班数据与海关监管系统的直连直传。
海关通过该平台,可在航空抵达前获得旅客信息,在后台对旅客按风险等级进行分类管理,低风险旅客实现无感通关;而航司可通过该平台完成进境航空器自动申报、自助打印《进出境航空企业检疫证书》。
线上申报、系统审核到终端打印,全程由原来的20多分钟压缩至3分钟以内。
从“面对面”递交材料到“数链接”高效协同,数据的流通打破了部门间的壁垒,让海关监管更精准、企业办事更省心。
西安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用好自贸试验区金字招牌,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持续开展海关监管制度创新,让更多的先行先试措施在陕西自贸试验区开花结果。

责任编辑: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