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
10月25日18时,夜幕初降,西安市未央区未央国际下沉广场的中医夜市人头攒动,草药飘香。
各具特色的摊位依次摆开,吸引了不少人打卡体验。搓艾条、制香囊,品尝药膳茶饮,心理咨询、问诊专家,开启养生之旅。去中医夜市把把脉、扎扎针,成了不少年轻人打开夜生活的新方式。
一票难求,年轻人上夜市体验中医
记者提前1小时抵达中医夜市时,这里已经排起了百米长队。“今天的号放完了,请大家明天再来。”开市不到半小时,250张问诊卡被全部领完。
“我们对养生很感兴趣,平时用枸杞、西洋参等自制饮品,但对这些药材的药性、功效缺乏了解,想借此机会咨询一下专家。”大学生郭真在社交平台看到了中医夜市的讯息,约了好友前来体验。
00后萧煦坐了近1个小时的地铁来到夜市,专程品尝中药美食。“没想到药材还能跟奶茶碰在一起,每一口都是满满的草本香。”摊主介绍,中药奶茶中加了乌梅、陈皮、甘草等药材,不但不腻,还有助于健胃消食、补脾益气。
“在沉浸式体验中学养生知识、增长见识。”上班族张蕊认为中医夜市氛围更松弛。“我处于亚健康状态,去医院检查不知道该挂哪个科,不如先在夜市了解身体状况,听取专家建议后再挂号对症治疗。”
免费接诊,医生化身摊主望闻问切
在义诊区域,5位中医专家化身摊主把脉问诊、答疑解惑。
“我浑身没劲,容易疲惫,手脚冰凉,稍微一受凉头就疼,咋办?”“睡眠不好,头晕恶心,还容易出汗,是湿气太大了吗?”“久坐或者久站后整个背部发胀,腰痛腿疼,要怎么治疗?”
搭脉、问询、开方……中医师张武讲忙得不可开交。他告诉记者,年轻人出现问题多是作息和饮食不规律所导致的。“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建议年轻人先通过锻炼、调整作息等方式打好体质基础,再根据个人情况‘一人一方’养生,切莫随意和过度。”他提醒道。
“从今年暑期开始,我们已经办了4期夜市活动,邀请了多名中医师坐诊,反响很不错。”活动负责人向峪告诉记者,会根据大家的反馈和季节变化,邀请不同领域医师。“比如秋冬季气候干燥,流感多发,就请擅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的专家坐诊。”她说。
内容丰富,中医文化也可以很“潮”
21时,距离中医夜市关闭还剩半小时,现场依旧熙熙攘攘,热度不减。
将碾碎的艾叶放在模具里,铺上一张包装纸,轻轻推一下机关,一个艾条就此诞生。“自己上手搓艾条,制作好之后打包带走。”工作人员张进的吆喝声吸引了不少人在摊位前排队。他一边指导,一边介绍着艾条的功效和使用方法。
旁边的香囊摊位上摆放着各种药材和香料。温茜选好款式和颜色后,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装起了香囊。“薄荷清利头目,迷迭香提神醒脑,薰衣草镇定安神,再加一味茉莉花,好用又好闻。”除了香囊,摊位上还有不少中医周边和文创产品。
在中医夜市,写在牌子上的“热梗”随处可见:感觉自己没毛病,一趟下来已老实;药食同养,脆皮自救;熬最晚的夜,养最朋克的生……这些说到心坎里的标语,引得不少年轻人感叹:“中医啥时候变得这么‘潮’了。”“好玩又有趣,中医药这把遥遥领先。”(应要求,文中部分受访者采用化名)
文/图 本报记者 张代棣
记者手记
今年2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卫生健康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生产生活”“推动中医药文化加快从内容供给向产品供给转化”。在多地火出圈的中医夜市正是对这一要求的回应。
中医夜市打破了时间、地点的桎梏。专家走出医院诊所,走进社区商场望闻问切、科普知识,为民众带来鲜活的中医技艺体验,让“看中医”这件事飞入寻常百姓家,变得人人触手可及。
中医夜市环境轻松,活动丰富多样。除了治病和养生,还能打卡中医食集、解锁药膳新玩法。这里也是中医理念的宣传阵地,大批年轻人涌进夜市,驻足摊位,悉心了解着各类中医药文化与知识。
期待中医夜市创造更多新打法、新思路,让古老的中医药文化焕发新活力。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