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1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工 > 劳动模范 为火箭发动机“盖被子”的航天女工
2020-04-22 09:10:00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李德春,一名普通的航天女工,曾参与“东方红一号”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今年已经83岁。1970年5月1日,她曾以航天女工代表的身份,与“东方红一号”工程的专家、学者一道登上天安门城楼,接受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李德春1952年8月参加工作,1965年9月调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地红峡厂,也就是航天四院389厂。期间,她作为一名技术工人,参加了内蒙古四院基地建设及“东方红一号”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创业初期,条件十分艰苦恶劣,许多家属都被临时安置在了附近村民家里。当时厂里提出的口号是“大干100天,拿下723。”项目代号是“723”,当时车间只有22个人。在农村搭了个油毡棚,做起了临时食堂。基本上天天窝窝头,带个酱豆腐。但大家干劲十足,一想到是为了新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而努力工作,就是再苦再累也不怕。

  大家在杨南生副院长的指挥下,大干巧干,先后研制成功直径300毫米发动机、660毫米发动机,试验成功后,又上了直径为770的发动机。

  厂房终于建起来了,可里面要啥没啥。发动机研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工序繁杂,技术难度高。其中有一道工序就是固化发动机壳体。当时车间没有那么大的固化炉,就买了一个特大烘箱,把产品放进去。可是烘箱还是不够大,产品只能放入一半,另一半还在烘箱的外面。如果保温不好,产品就要报废。当时,李德春就想了一个办法,告诉主任说,我们用褥子把外面的产品给它包起来,哪怕自己不盖,也要确保产品研制成功。领导同意后,她马上跑回宿舍把自己的褥子取来,包裹在产品上。当时她已怀孕八个月,跑前跑后,中间还要拉架子车,搬运工装,忙得不亦乐乎,当时车间连吊车都没有,但大家却有使不完的劲儿。第二天,李德春就感觉身体出血了,大家赶紧把她送到内蒙古人民医院。结果李妈妈早产了,小女儿丽萍在妈妈肚子里只呆了八个月就出生了。医生说,这是劳累过度导致的早产,幸亏送得及时,保住了性命。

  人们问她后悔吗?她说:“我一点也不后悔。那个时候不知道干劲怎么那么大,哪怕牺牲了也不在乎,就是想把全部的力气都使出来,为了国家、为了党,也为了中国的卫星事业……”

  后来车间终于有了固体炉,放卫星的产品推到固化炉里固化就保险多了。当时还有一道工序,就是给直径770毫米发动机贴绝热层,人要钻到筒子里去。没有防毒面具,里面又非常狭窄,2分钟人就喘不过气来了,眼睛也被熏得睁不开,到了晚上两眼肿得都闭不上,疼得难以入眠。什么保健呀,什么保险呀,都没的。“可我们哪怕不睡觉、不吃饭,牺牲个人利益,也要把产品搞出来,为的是为国争光,为航天四院争气,想办法也要把工作的难题解决掉。想办法也要把国家的卫星事业搞成功。”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后,李德春收获了特殊的荣誉:受国务院邀请,于五月一日晚登上天安门城楼,受到党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一天,单位放电影,李德春刚满四岁的小女儿丽萍突然指着银幕喊了起来:“那是我妈妈,那是我妈妈!”屏幕上,她的妈妈正被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握手接见呢!那是多么荣耀的场面啊!李妈妈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眼里噙着激动的泪水。□伏萍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13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