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没水没土没树没电没路,但足足有600亩,咋租?免费给你用,一辈子都行!
那咋行,这显然不合适?没啥,你能让这地方啥都有,就是对我们的最大贡献!
那好,既然你们如此支持我,我也不能“怂”。我租30年,不但要大家能跟着享福,完了还要把所有东西都留给你们村。
……
丁韩民在排查电路故障。本报记者 王何军摄
2008年,在毛主席东渡之地——榆林市吴堡县岔上镇内的一次对话,影响了谈话双方14年,并将继续影响着双方。
因为这次交流,刘家里村的丁韩民让川口村光秃秃的红寨则,绿树成荫、开花结果,有了影响全县乃至榆林的生猪养殖产业。川口村及所在岔上镇、吴堡县数万百姓的致富有了方向,乡村振兴有了“领头羊”。
“外面生意太昧良心,还是在家养个猪踏实”
丁韩民在恒温猪舍内巡查猪的进食情况,遇到有异样的情况会第一时间记录标记。本报记者 王何军摄
父亲早世,儿时的丁韩民兄弟姐妹4人靠着乡亲们东家一把粉条、西家两块土豆救济着长大。“我厌倦了外面生意的尔虞我诈和昧良心,还是回家养猪踏实。”在外打拼获得人生第一桶金的丁韩民说。
他满吴堡县地找合适的地方,于是有了那次对话。
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花2万多块钱,为村里800多人,每人买了2袋面粉。“能不能致富再说,先让乡亲们能吃饱!”丁韩民这样想。
打井栽树拉电修路,丁韩民一步一个脚印。他一边到处考察现代化养殖技术,一边不断完善周边环境。
饲料消化当地百姓的玉米、饲草,粪便送给老百姓当作农家肥……他建立的全生态自动化养猪体系,实现了与周边百姓的良性循环,既不给地方造成生态污染,还规模高效,给村上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
公司创办至今,年养殖生猪规模达到2.2万头,年创产值5000万元以上,不仅吸纳固定就业人员达到41名,而且消化当地玉米、饲草等养殖饲料1500吨左右,为农民增收达到了450万元。
“我心里头算了笔帐,带领整个镇没啥问题”
丁韩民在讲述如何给猪做保健,以提高猪的免疫力。本报记者 王何军摄
2016年,国家实施精准扶贫,镇政府找到了他。“我心里头算了笔帐,带领整个镇没啥问题!”丁韩民说。
他建议全程托养模式,合作农户向公司缴纳养殖股金5000元,由公司负责饲养场地、饲养人员、防疫、销售等,每年给贫困户1000元分红。
实际上,这是个“幌子”,他不打算要老百姓的钱。说让农户入股,只是为了体现合作,让乡亲分红时更加心安。
“投资有风险,我自己赔了事小,让乡亲们赔钱会挫败他们的积极性!”丁韩民说,“这样做只是为了让乡亲们更加相信产业致富。”
当然,丁韩民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他认为当时的老百姓并不具备自我发展产业的能力,5000元自行投资很可能会打水漂,“存入由镇政府和公司共同管理的专户,不但不担心老百姓随意花了,还能存银行吃利息!”
182户共91万,存了4年,光利息就有16万多,他一分没用,全部退给了村民。
唯一变化了的是,这4年,丁韩民累计为贫困户分红64.6万元。这让大家开始坚信,养猪也能稳稳致富。
“我是土木专业毕业,养猪配种都是自学的”
“每次进食,电磁阀打开5分钟,一般健康的猪10分钟进食完毕。”5月24日午后,进场巡视的丁韩民在发现21号猪未进食完毕就躺下后,迅速在册子上进行登记,并让技术员最近密切关注。
恒温的猪舍里,哪些猪要产精,哪头猪发情,丁韩民一清二楚。
丁韩民教育他的孩子们“要经常在书本上挖抓”,他自己更是将其演绎到了极致。为了提升自己的生猪养殖知识储备,他钻在猪舍里已经写下了15万余字学习笔记,现在绝对是生猪养殖方面的“土专家”。
然而,没有人知道,他在外干的一直是建筑。“我大学学的是土木工程专业,养猪纯粹靠看书自学,考了4年,终于考下了兽医证!”丁韩民笑着说。
其实不为人知的是,他还是公司内唯一的电工、维修工、出纳和业务员。
“有志者事竟成,一有空我就钻研,有问题都是自己搞定,实在不懂就找专家,网上教的很详细,能学不少东西,久而久之啥都会了!”丁韩民说。
“我不可能干一辈子,乡亲们应该学会自立”
2019年,薛张家山村经济合作社开展生猪养殖,丁韩民全程协助。日前该村的生猪养殖项目运营良好,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
2020年,吴堡县主要领导找到他,希望他带动全县25个无产业村致富。丁韩民又出资1500万,积极与对接,将政府拨付每个村的40万产业启动资金以联村共建的形式注资1000万元(占股40%),共计2500万元成立吴堡县利农裕民能繁母猪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展开能繁母猪和商品猪养殖。
仅此一项,实现25个村集体经济破“零”,已连续两年分红160余万……
后又陆续承包经营县农业农村局建设的养殖规模达千头的自动化养猪场12个,并与3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合作协议;接收县农业农村局新建存栏2000只养羊场1处,并与全县20个贫困村签订养殖托管协议……
除此外,他每年固定三次义务开展技术培训班,系统地给生猪养殖户传授相关经验、科学养殖的益处,并向养殖户提供到场实习的机会。从2009年至今从未间断,累计培训2万多人次,发放培训材料2万多份,免费提供药品近4.5万元。
“我两个孩子对养猪不感兴趣,这事能持续到何时是个未知,我不可能干一辈子,得努力让乡亲们学会自立!”丁韩民说。(本报记者 王何军)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