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六月,樱桃采摘季刚过,在陕西省农垦集团华阴农场有限责任公司华垦大樱桃公司的大棚内,忙完采摘及销售工作的李宴宾没有闲下来,依旧每天进出大棚进行采果后的追肥浇水,为员工进行田间病虫害防治和夏季修剪培训。
从2014年刚接手时25亩地、6个大棚,亩产600斤,到如今255亩地、61个大棚,亩产1500斤,亩净利润突破2万元,累计实现利润800余万元,这些历史性的突破离不开李宴宾的努力。
宴宾来了 要把农场经济搞上去
2011年,李宴宾怀揣满腔热情来到华阴农场,负责招商接待工作。这个别人眼里的“美差”,却不是他想要的,于是,他自愿提出到生产一线工作。
2015年,对外承包生产的大棚樱桃亏损了10多万元,农场又在已经挂果的樱桃地里新建了15亩大棚,生产管理一度陷入困境。从事樱桃种植十余年的同事都不敢接手,仅跟师傅学了两年的李宴宾主动请缨,担负起了40亩大棚樱桃的管理重任。
那一年,无论大小节日,他都吃住在樱桃大棚里。在前期学习管理技术的基础上,他不断完善栽培技术,制定大棚樱桃种植管理生产技术流程,解决了樱桃坐果率低、成熟期裂果的问题。
“没想到接手的第一年就成了。”谈及今后的打算,李宴宾腼腆一笑,“大棚樱桃前景光明,可以再扩大规模,把农场经济搞上去。”
智慧系统 果农不再靠天吃饭
“露天种植樱桃,遇到晚霜、冰雹等极端天气,产量和收益会大幅下降。大棚樱桃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天气变化,且产量稳定,上市早,价格也高。”李宴宾说。
几年来,李宴宾完成了60余座樱桃大棚的建设,配套智能化温控系统400余套,其中155亩配套安装了智慧农业监测服务系统,建立了一座独立气象站,已形成规模化、机械化、智能数字化的生产模式。
控温设备从无到有,从半自动化发展到智能化数字化,每年每亩地节省人工成本1500元,温度调控更准确高效,棚内温度、湿度、PH值、光照强度在办公室就能实时监测。
“大樱桃种植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李宴宾说。在每个完整的生产周期和关键节点,他都会进行对比试验,总结栽培技术方案。创新应用的破休眠技术,让大樱桃萌芽期至成熟期比常规生产减少了15天,做到了早成熟、早上市。
解决就业 要打造更响亮的品牌
8年前,25亩樱桃园需要10个技术人员来照看,如今,255亩地仅需7人就能轻松掌控。
“借力技术和设备升级,人工成本降了,效益增了,做大做强大棚樱桃,我们信心更足了!”李宴宾说。
得益于国家政策和企业的支持,经过8年的发展,“有樱有缘”大樱桃品牌被推举为“中国樱桃产业榜样100品牌”,大樱桃种植已成为农场的主导产业之一,每年还能为周边农村提供劳动岗位120多个,帮助村民解决就业难题。
提及荣誉,李宴宾很谦虚低调,“我是一个农村娃,学的是农业,更应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他说,以后要把农垦大樱桃打造成更响亮的品牌。
本报记者 鲜康
责任编辑: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