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队25年来,他一直奋战在灭火救援第一线,每每游走于生死两极,命悬于一线之间,但他无惧无畏、无怨无悔,凭借过人的胆识气魄和过硬的专业素质,一次次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
他就是西安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一站助理江永木。今年,他荣获陕西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瞄准打赢 苦练本领
对于消防救援人员而言,战斗时刻都会打响,必须保持365天不间断备勤,24小时内随时准备出警。
平时多流汗,出警少流血,江永木凭借永不服输的韧劲,以超常的意志挑战身体极限,练就了精湛的消防特勤技能。西安支队特勤一站、二站配备的上千种特种器材,他样样懂性能、会操作、能讲解,尤其在多次处置危化品槽车堵漏事故中,他练就了精湛的堵漏技能,多次在事故处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被队员们称为“堵漏专家”。
“把自己的事做到最好”是江永木给自己定下的标准。入队后,江永木就暗暗下定决心,要用特殊的意志,练就特殊的本领,来完成特殊的任务。在业务训练中,他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不懂的学到懂,不会的练到会,会了的练到精,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刚入伍的江永木,放在兵堆里并不起眼。他身单力薄,个子矮小,在同批的战友中无论是悟性还是体能,都不算是出色,但他有毅力、不服输。在体能训练中,他每天坚持跑五公里,坚持做到“五个百”(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100个深蹲、100个杠铃推举、100个握力棒),经过长期努力,他在支队体能考核中脱颖而出。
不怕牺牲 英勇斗争
“在灾难面前,我永远站在人民的最前面!我就是要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战场上,永做人民群众的忠实守护者!”江永木说。
2015年5月21日,一名两岁男孩坠入西安市长安区一口深60米、直径仅40厘米的深井,当时天降大雨、井深口小、井下缺氧、孩子生命体征减弱,救援难度极大。
江永木看到挖掘机挖掘进度缓慢,建议调来一台旋挖钻机打副井。他冒着随时可能坍塌的风险,带领2名队友下到副井底部,手工作业、横向掘进。
井下作业空间狭小,空气稀薄,每掘进一寸都十分艰难,双手磨烂了,他就缠上纱布继续挖,历经19小时的艰苦救援,最终打通生命通道。
为避免孩子受到二次伤害,他用身体形成担架,让队友拉住双脚,抱着孩子从横洞一点点挪出。当孩子出井的一瞬间,救援现场一片欢腾,江永木却累得瘫软在地。
他先后参与深井救援300余次,总结出了一套井下救援的基本操法,研制出了井口专用三脚架和升降平台,也练就了一手“倒挂金钟”的“绝招”,在井下救出28条鲜活生命。
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
自古忠孝难两全,舍小家为大家彰显奉献担当。江永木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另一面是对家人无尽的亏欠和愧疚。
江永木说,自己不是一名“孝顺”的儿子、不是一名“称职”的丈夫、不是一名“合格”的父亲,自己真正可以给到家人的并不多,但亏欠家人的却不少。
在外工作25年,他仅回家探亲7次,其中有5次因紧急任务被部队提前召回,休假加起来不超过3个月。妻子非常支持他的工作,但是有时长时间不回家,也会赌气抱怨:“这个家你还要不要?”江永木只能无言以对。
消防特勤工作紧张危险,面对家人的担忧和询问,他总是回答“没啥事,很安全!”这句善意的谎言只是因为“说多了,家人会担心。”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传为佳话,江永木抗震救灾近家门而不过感人至深。汶川地震发生后,陕西消防总队受命组成地震救援队驰援灾区,指导员考虑到江永木的家乡在灾区,家中受灾情况不明,怕他分心,让他留守。
得知出征的名单里没有自己,江永木急了,冲进指导员办公室请战,和战友们昼夜兼程奔赴灾区。虽说江永木的家乡距离北川不足100公里,但由于通信中断,10个昼夜的连续战斗里,没有父母的一点音讯。他强忍思念和担忧,用信念和毅力与死神搏斗,把所有的情感投入到等待救援的灾民身上。直到抗震救灾结束,他才回到了满目疮痍的家中。
本报记者 郝佳伟
责任编辑: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