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2651)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工 > 劳动模范 重庆交通建设工匠程晓刚:与“难”相伴,以“刚”破局
2025-09-30 12:55:59来源:陕工网
字体:【 】     分享到:

  从在渝黔铁路夜郎河大桥现场“淬火锤炼”,到在宜兴铁路悬崖峭壁间开拓“生命线”,从抢险现场的“生死时速”,到亚洲最大吨位转体桥的“精度攻坚”,中铁一局八公司程晓刚20多年的职业生涯,始终与“难”相伴,却总能以“刚”破局。

  淬火砺剑:在险峰深谷间练就管理硬功

  2013年10月,程晓刚奔赴渝黔铁路建设现场,挑起夜郎河双线特大桥建设重担。这座全长1120米的特大桥,不仅以1-370米钢管砼提篮式拱桥主桥跻身当时世界同类型桥梁跨度前三,其贯入式大体积嵌岩拱座基础更是全球首创。

  最艰巨的“拱脚开挖”任务堪称一块“硬骨头”:设计拱脚为22.5米×16.3米的梯形截面,深度达42米,与地面呈55.188度夹角,这种技术难度在中铁一局建桥史上也尚属首次。程晓刚带领团队先后尝试了“中导洞先行+两侧边导洞跟进”“隧道式上下断面开挖”等多种方案,均未成功。但他未被挫折击退,转而带领团队调整思路、群策群力,最终创新设计出“超大截面倾斜式嵌岩桩开挖提升设备”,仅用3个半月便提前完成4个拱脚开挖,为后续施工打通关键节点。

  夜郎河双线特大桥集拱桥、斜拉桥、悬索桥、高墩桥四种桥型于一身,融合深基坑、大体积混凝土等复杂工艺于一体。在渝黔铁路建设的3年多里,程晓刚团队持续优化方案、创新工法,既斩获丰硕科研成果,也总结出独特的管理经验。

  2020年8月,程晓刚调任宜兴铁路ZQ-2标项目三工区负责人。该管段仅6.32千米,却密集分布4.5座隧道、7座桥梁,工艺切换频繁;施工场地全在数十米至上百米高差的悬崖上,多数结构物需单独修便道才能抵达。而施工的前提,是打通“生命线”赵砂路。

  为推进道路改扩建,程晓刚提出“三保”原则:保百姓日常、保材料供应、保河道排洪。2020年11月25日封路施工后,他统筹多点作业、清渣降噪与安全防护,调集30余台大型机械攻坚,最终将原3.5米宽、7.2千米长的道路扩至8米,并于春节前通车,既保障民生,也为项目施工扫清障碍。

  在他带领下,项目节点稳步推进:2021年10月首条隧道贯通,2022年8月板仓河大桥101米主墩封顶,2023年11月下堡坪特大桥合龙,2024年4月板仓河大桥合龙,同年5月下堡坪车站房建主体封顶……目前项目正快速推进附属设施施工,为2026年线路开通蓄力。

  闻令而动:在抢险一线彰显铁军担当

  “抢险就是命令,现场就是战场。”2024年7月17日凌晨1时许,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某铁路突发水毁,行车中断。当天上午11点,程晓刚接到抢险通知,简单收拾两件换洗衣服便立刻出发,驱车11个小时,于当晚10点赶到现场。一到现场,便投入紧张的工作:一边摸清现场情况、明确工期要求;一边快速分工,为后续施工抢出时间。

  ▲程晓刚(右)和李飒轩交流施工

  刚到现场的前三天,程晓刚几乎全程在烈日下指挥抢险工作。直到手臂传来灼热的痛感,他才发现两只胳膊从袖口往下已全部晒伤,用手一摸便簌簌掉皮。即便如此,他也只是简单抹了点药膏,转身又扎进了施工队伍中。抢险初期,旧桥凿除工作推进艰难,看着进度条停滞不前,程晓刚急得嘴上起了一圈泡。早上7点,他抠出清火的药放在桌上,想等水凉了再吃,可一接到现场的电话,转身就忘了吃药的事,直到午饭时有人喊“这是谁的药”,他才猛然想起。

  “辛苦的不只我一个,大家都在拼。”程晓刚总说。

  在全员的奋力拼搏下,抢险施工创造了“中铁速度”:7月18日修通进场便道,7月20日完成钢栈桥搭设,7月21日浇筑首根钻孔桩,7月25日完成承台浇筑,7月27日完成墩身浇筑,7月28日完成墩帽浇筑——至此,抢险任务全部完成,比原计划提前8天!

  业主单位在感谢信中评价:“中铁一局提前完成抢险任务,充分体现了高效的应急组织能力和面对灾难冲锋在前的铁军精神!”

  攻坚破局:在黄土高原书写建桥新篇

  2024年,程晓刚又奔赴新的战场——位于榆林市的科创五路上跨包西铁路立交工程。这座转体总重58000吨的市政转体桥,创下亚洲转体斜拉桥吨位之最。

  2024年11月5日,伴随着桩基施工的轰鸣声,榆林项目正式开工。可刚一进场,粉砂层地质就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这种地层松散性大,极易引发流沙,桩基施工屡屡受阻。程晓刚当机立断,邀请当地经验最丰富的施工队伍进场,同时采用膨润土护壁技术快速稳定孔壁。在他的统筹下,团队仅用1个多月就啃下了桩基施工这块“硬骨头”,为后续建设打开了局面。

  ▲程晓刚向榆林市政协介绍项目情况

  2024年隆冬的榆林,气温跌破-15℃,凛冽的寒风如刀割般掠过工地。为了赶在春节前完成“大基坑”开挖这一关键节点,项目全员开启“加紧快上”模式,程晓刚每天驻守现场,和20余名施工人员一起轮班鏖战,寒风裹着黄沙往衣领里灌,手指冻得几乎握不住工具,最终在2025年1月顺利完成34.5米×37.5米×8.5米的大基坑开挖,为春节后复工奠定了基础。

  如果说“快”是程晓刚推进项目的关键词,那么“精”便是他对工程质量的底线要求。转体施工的“核心部件”——直径7.8米、高1.1米、重100吨的球铰,其安装精度是决定转体成败的关键。程晓刚组织项目部与球铰供应单位联合优化方案:在球铰原有振捣孔、通气孔的基础上增设注料孔,确保混凝土充分填充底部间隙;搭建专用调平支架,通过四个对角螺栓控制点调节水平,并结合高精度测量仪器反复校准,最终将球铰面平整度误差控制在“毫米级”。

  从2024年11月桩基施工启动,到2025年3月快速复工,5月进入建设高峰,程晓刚带领团队在黄土高原上书写着“速度与精度并存”的建设故事。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主桥下部结构、中横梁、主梁(0#0’#节段)及上塔柱(1#-2#节段),引桥第二联连续梁、第五联连续梁施工,正朝着冬休前完成“主桥主梁施工”的目标全力冲刺。

  与山河较劲、同难题对垒,工程人的字典里从无“畏难”二字。无论施工中的“硬骨头”,技术突破时的“攻坚战”,还是紧急抢险现场的“硬仗”,他们总能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韧劲,把每道难关都变成通向胜利的坚实阶梯,一步步走向成功之路。(综合整理)




责任编辑: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2651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250004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