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8:05,K8203次列车从西康铁路秦岭特长隧道一路向西,沿坡道缓缓而下,在镇安火车站停稳。闫晓德和另外两名职工迅速走上线路,利用列车运行间隙,检查道岔设备。
陕西岭南铁路穿越秦岭,线路情况复杂,为保障道岔转辙机的正常运行,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安康电务段的“发明达人”闫晓德,自制“黑科技”,确保列车一路畅通。
列车在高速运行过程中,因为冲击、震压钢轨、枕木,容易造成道岔装置几何尺寸变形,道岔密切、压力性能受损,调整时需多人联合作业、反复调试,费时费力。经过反复研究,该段当选陕西省“三秦工匠”的汉中检修车间综合工区工长、高级技师闫晓德,利用棘轮原理制作自动锁闭挡环,道岔一次调整到位后,棘轮锁死,道岔和钢轨相对位置固定不变,恰似给道岔安装了一条“锁链”,彻底解决了道岔窜动难题,作业效率提升十多倍。
冬季钢轨表面容易结冰,当牵引力大于摩擦力时会造成机车打滑。为保障列车的运行安全,需要不停在钢轨上撒砂,增加机车轮对和钢轨的摩擦力。砂子一旦掉入道岔尖轨锁闭部位,哪怕一张A4纸的缝隙,也会出现“红光带”(区段信号设备异常),给行车组织带来影响。
为解决这一难题,闫晓德带领团队仔细观察砂子掉落痕迹,细致测量计算尖轨、基本轨各部位尺寸,制作一长一方两块凹槽形方钢安装在尖轨处,由中间孔槽相连,巧妙地将机车撒砂经由方钢滑落至旁边道碴,就像给砂子安装了“导航”。
再说给转辙机重点部位涂油,这是转辙机养护的一项重要举措,看似简单,却是一项技术活。涂多了污染道床,腐蚀钢轨;涂少了则导致设备故障。
闫晓德制作自动注油装置,以转辙机动作杆为动力,来回运动时撞击加油器触头,实现自动加油。详细计算每组道岔转换频率,综合气候条件,调整出油孔大小,实现精准涂油。
他们还给油盒内部刻上刻度,方便计算涂油周期。“至少还能用一周。”闫晓德认真测试完道岔密切、压力,附身掀开喷油盒,仔细查看储油量,满意地点点头。
□本报记者 鲜康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