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的阳光洒在安康市汉滨区县河镇谢坝村荆坡的时候,汉滨区德存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存栏的五百多头生猪,在吃过了当天的第一顿食物后开始在圈里撒欢,养殖技工范师傅两口便在此时趁机歇息一会儿。
掌握生猪养殖技术和经验的他们两口,至今已经在这里干了一年多,看着一批又一批猪仔在他们的亲手喂养下,一天天逐渐育肥并健康出栏,心里别提有多高兴。“活儿比较苦一点,但一月领人家6500元工资,每天干活心里踏实咧。”范师傅说。
比他们两口更高兴的是全村所有贫困户,合作社提供条件养猪,他们不用劳动,却可以从中得利。2018年底,159户贫困户分红24000元,平均每户151元。虽然钱不多,但是他们从合作社的发展中尝到了甜头。
如何充分发挥优势,促进贫困户实现增收稳定脱贫?该合作社决定今年将为每户贫困户代养4头猪仔,并将利益最大化让给贫困户,加之合作社自主养殖的数量,总量将达1200头以上,产值将达250万元。
按照协议,每个贫困户家庭只要投入4头猪仔本钱2200元,猪仔由合作社代养育肥,在出栏后,合作社返还购买猪仔费用2200元之后,并按2200元的6%分红132元。同时,在办结相关手续后,区农业局将每头生猪450元的产业奖补资金直接兑付至贫困户账户,依此全村每个贫困户今年可稳定增收1932元。“养殖场地、技术、费用和风险全部由我们合作社承担,贫困户稳定获益。”合作社负责人汪德存道及这么做的原因时说,“帮扶乡亲脱贫是我最大的心愿。”
提起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汪德存说:“没有省总工会领导的扶持帮助,就没有今天的德存合作社。”
2016年下半年,汪德存与4个股东一起回村投资创办了合作社,因短期内未见效益,股东们先后退出了合作社。眼看投资要全部打水漂,正在此时,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张仲茜等一行,在包联扶贫的谢坝村深入调研产业发展情况时了解到汪德存面对的困难和困惑,登门入户坐在他的家里,一边鼓励他,一边现场办公,这才促成了他的合作社养殖厂顺利建成并投产。
汪德存和记者算了一笔账,2018年3月份合作社养殖一厂建成投产,第一批饲养生猪450头;7月份养殖二厂建成投产,饲养生猪400头。截至目前,累计养殖出栏生猪1100头,净利润20多万元。
面对未来,汪德存还计划筹资200多万元投资农业园区二期建设,将建成100头规模的种猪养殖厂,保证养殖厂猪仔自我供给。同时,利用生猪粪便做有机肥,种植蔬菜、果树,实现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格局,带动更多贫困户就业和增收。
本报记者 杨志勇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