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五月,草木葳蕤,又到一年多雨的时节。位于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白雀寺镇清北石畔下赵家的宝成铁路线旁,来了一队特殊的铁路人。他们运设备、观山体、测水文、修便道,到底在干些啥?
原来,随着雨季到来,山区铁路又到一年一度紧张的防汛期。5月26日,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工务机械段桥隧一车间以雨为令,迅速集结300余名施工人员及大型机械赶赴这里……
全时监控变化为施工擎起安全伞
“换七号观察点……”职工曹伟在工地对面的观察点上用对讲机指挥山上前视点扶棱镜作业人员。5月12日以来,他们监测组每隔四小时都会固定来到这里对山体的位移情况进行监测。
刘江说:“在山上为观测提供准确的点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背上几十斤的三角架和设备在林间穿梭是个技术活。没有固定的路而且都在悬崖最突出的地方,要想完成任务上窜下跳,辗转腾挪。从山下第一个观测点到第十一个观测点的高程是70米,范围是整个作业区域几千平方米,测一次大概需要两个半小时左右,按规定每四个小时就要测量一次”。
桥隧工程师杨利涛告诉笔者:“连续雨季这种山体坡面可能会发生缓慢蠕动变形。为了确保人员和机械在作业面上安全作业,我们在山体周围设置12个观测桩,建立三维坐标系,每个桩头设定固定坐标,观测桩位坐标数据,观测分析山体变化情况。同时组织职工对作业区段进行地毯式搜山检查新的滑坡裂痕,并对每天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发现坡面平均位移大于10毫米,或检查坡面存在明显位移变化应立即上报,必要时立即封锁列车运行区间、撤除人员机具”。
工地昼夜不休为决胜争分夺秒
“这里山高路陡,植被茂密。在狭小的空间进行大型机械展开有很大困难。为确保施工机械、用料及时运往施工现场,我们昼夜不休利用两天时间修筑施工便桥35米,施工便道3000米,和三个施工平台平整,各平台高差100米,便道最大坡度为65度,开挖土方量约30000立方米……”车间主任王世盈说。
“此次施工只有不到两个月的工期,主体要完成三个施工平台,每个平台用900根钢管形成密集的管桩对施工山体进行稳固,每根钢管有20多米,深入地下通过技术处理。同时,在施工平台下方进行泄水孔施工,使山体不会出现鼓包和积水,形成整体的应力对山体进行防护”。提及此次施工,这个段主管桥隧专业的副段长刘英文道出了工程和艰辛与紧迫。
笔者现场看到,施工便道坡度陡,搬运机械时,需前方由挖掘机进行拖拽,后方使用装载机进行推顶才能运行至作业区域。由于钢管无法使用机械倒运,自重130千克,只能采取人工抬运,每根由4名抢险人员进行。工字钢设计需要19875米,每根长6米,自重110千克,共需要3300多根,由于钢管无法使用机械倒运,只能采取人工抬运作业面。
全山有十多处危岩,需要浇筑混凝土约500立方米。由于山高路陡,植被茂密,机械无法运料,必须人工背运砂、石、模板、钢管,背运材料约1250吨。人工背运每次仅能背40千克。为了确保施工正常用料给养,一个班最少要背十几趟,一天下来,要往山上背1500多斤重物。一般人是每走三四分钟左右,都会靠着山休息一次,喘口气,让双脚放松一下。
为了抢时间,最快的30多分钟,稍慢点的也不足40多分钟一趟。累了,只能在路边休息一会,或者靠着树枝睡一会。他们肩扛80多斤重物,在陡峭的山路上曲折前进,脸上沾满汗水……□郭永良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