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黎明时分,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南方的戈壁上,一列绿皮火车正向祁连山脉深处驶去。车窗外一道道山峦在远处向后移动、早晨初升的红日在远方起伏的地平线上缓缓升起,两位老人相对而坐,时而望向窗外,时而饶有兴致地交谈着。一旁,一台摄像机全程记录着他们的谈话……
这条铁路是“嘉镜线”兰新铁路的支线。它是铁道部西北铁路局第三工程处(中铁七局三公司前身)于1964年开始修建的,从建成至今的50余年里,源源不断地为酒泉钢铁公司输送着铁矿石。
这两位老人就是中铁七局三公司退休职工牛庆新和王立夏,作为这条铁路建设者的后人曾在这里度过了童年。他们应中央电视台《记住乡愁》栏目组之邀从1500公里外的西安返回“老家”镜铁山,踏上此次不忘初心的寻根之旅,是为了代表先辈们向人们讲述那段尘封的历史,也是为了让自己能记住这段乡愁。
世界上最美的风景是回家的路,一踏上这列酒钢公司的通勤列车,回忆就如大坝开闸放水,汹涌澎湃。
“那时父亲在‘铁山’修铁路,我跟母亲在嘉峪关,一年见面时间加起来不超过一个月,有次他带回来两个苹果,就两个,但是那味道我至今还记得。”62岁的牛庆新说,父亲牛鸿儒1964由兰新铁路天山隧道调入嘉镜线施工的。
“我听父亲说过,镜铁山里面坡大沟深,工人住的地方都在峡谷边的半坡上,干活的时候一脚踩不好就可能滚到河里,北大河的水特别湍急,只要摔下去基本上就没命了……”王立夏回忆道,父亲王继良当时是桥梁队的木工。
“北大河一号桥是前苏联人设计的,但是刚开始修建没多久苏联专家就撤走了,走之前撂下话说,靠中国人自己根本修不成这个桥。最后父亲他们就靠着人拉肩扛和不怕牺牲的精神硬是修成了。这个桥墩当时建成之后就是亚洲第一高,有80米吧。”牛庆新说。
“当年建设者们的付出真是难以想象。”面对如此高墩,央视编导由衷地赞叹。
两天的拍摄,两位前辈重回“老家”,就是走进了几十年来魂牵梦绕的记忆里。他们儿时在这里见证了父辈们开天辟地的豪迈壮举,此时此刻再次看到父辈们树立的丰碑风采依旧,这一切让他们感慨良多。
“一定要再回来看看!”成为两位老人共同的心愿。
《记住乡愁》是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组织拍摄的大型系列纪录片,每季60集。2015年至今已播出五季,先后以“古村、古街、古镇”为对象,讲述中国乡土故事,通过传承千百年的家风祖训,探寻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栏目第六季以“古城”为主题,将镜头对准了“嘉峪关”。因而三公司的老前辈们修建“嘉镜线”的故事作为一条重要线索,将在节目中呈现。□赵亮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