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题:“我们没有钱捐赠,只有一份力气。医护人员下班,能送他们回家,让他们感觉暖暖的,就知足了!”西安“爱心车厢”交通抗疫支援队队员李永兰道出了的哥的姐的心声-------
你在一线战“疫情”,我送你们回家!
1月29日,西安市出租行业 “爱心车厢”交通抗疫支援队成立。十多天来,400辆出租车免费接送医护人员,成了西安一道亮丽的风景。
谁都怕
刘卫是西安出租车行业“爱心车厢”的发起人,免费接送80岁以上老人善举,在他的倡导下,已经在古城9000多辆出租车推广。连日来,近距离接触这群85后、90后白衣天使,让他觉得自己的好人好事不值一提。
2月7日,西安市交大一附院护送第四批赴鄂医疗队出征。前一天,在接送大家时,刘卫听到最多的话是“职责使然,必须去!”但他能感觉到他们的担心。“我昨天晚上一夜没睡!”“我没给父母说,只是给我弟说了!”“还瞒着老公呢!”……
很少与医护人员深度交流,但只言片语经常让他鼻头酸楚。
参加抗疫志愿队,家人因孩子小不同意,他总是用“我会做好防护的”,为家人宽心。
可他知道,不是小心就没事的。
晚上到家门口,他总是把外衣、外裤、鞋子装进塑料袋,进门冲完澡才同大家说话。11个月零4天的女儿咿呀学语,示意抱抱,他只能远远地看着。
正月十四,从小带大自己的外婆过三周年。刘卫在村口磕了三个头,就匆匆离开了。事前,他给三个舅舅按个打电话解释,为了大家安全就不回去!
“我把口罩在锅里蒸了!”刘卫的老大哥钱军利更有绝招。虽然也害怕,但400名逆行者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
抢着上
的哥王锋利是中国好人,20万元拾金不昧的佳话在行业无人不知。
这些天,同事碰见他经常开玩笑,“你这是‘抢红包’么,做好事也给我们留点余地。”人都被你抢了,其他人干啥呀!
“就是抢红包!”西安交大一附院心脏科护士石玉芬很有体会。前几天,他们科室群里发出到传染门诊支援的号召,需要一名护士。她第二个报名,最后被同事抢走了名额。
这些天,王锋利经常能听到医护人员聊天,全科室护士抢着报名去武汉,明天就要去一线传染门诊,时刻等待着准备出发等话语。在危险面前,大家抢着上,他能做得就是多拉快跑。
如果顺路,时间点也合适,两人一起送。医护人员下车时,附近若有其他护士上班,顺手拉回来。如何让大家少等待,王锋利总在琢磨。一天接送十多趟是常有的事,十三趟次的记录,暂时还无人打破。
带上防护手套,查看微信群里的接送信息不方便,他把右手大拇指剪开。王锋利走心做事,不少的哥模仿跟进。如:担心医护人员有顾虑,车体一人次消毒一次,登记信息的本和笔当面消毒。
为了谁
李永兰是坚守西安交大一附院两名夜班司机之一,也是抗疫支援队,西汽第一分队百名司机中仅有的几名的姐之一。家住高陵区马家湾,可她坚持要上夜班。理由是大半夜护送女孩子回家,大家会感觉更安全。
每天18点,她从家里准时出门。夜班本是晚上21点上班,可她总是早去两个小时。
她说,接医护人员上班是大事,至少早到10分钟,他们才不会迟到。她提醒对方下楼时,总要唠叨:“时间充裕,检查下钥匙,别忘了啥东西。” 目的地到了,她又不忘提醒:“不急哦,回头看看座位!”
人非草木,谁能无情!
2月7日,一名经常坐车的医护人员把医院送的几袋牛奶递给他。她连连摆手拒绝,治病救人冲锋在一线,很了不起。接大家回家比平时赚钱还高兴,心里热乎着。
小学文化程度的李永兰,讲不了大道理。同医护人员交流不多,只是倾听。
2月8日,一名护士上车后,眼圈红润。原来对方放下两岁孩子要去支援武汉。“都怕,谁不怕呀!”她哭了,对方也哭了。接、送,在近百人次的往返中,她收集了很多感人事迹。
凌晨2点回到家,她经常把一些素材写下来,为的是更好地分享给读大学的儿子。短短几天,她明显感觉儿子变了很多。每天一大早,儿子把车擦拭的干干净净。再晚回到家,迎接她的都有大大的拥抱。
人人都是父母的孩子,人人又都是孩子的父母。
五星级驾驶员、的哥邱健说,医护人员挺在一线,自己充其量算二线。尽一份力,孩子看在眼里,对他们有好处,就值得了!
爱是桥梁,这是大家的心声。
有爱,人民有信仰!
有爱,国家有力量!
有爱,民族有希望!
……
本报记者 薛生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