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遗体和眼角膜捐献给需要的人,是西安市总工会离休干部薛吉俊的生前遗愿,也是生命最后的献礼。
12月16日,93岁的薛吉俊因病永远告别了这个世界,但死亡不是他人生的终点。早在2017年,他就登记签署了遗体(角膜)捐献申请表,成为一名光荣的遗体(角膜)捐献志愿者。
12月20日,在举行了简单而庄重的遗体告别仪式后,薛吉俊的家人在第一时间将他的遗体捐献给了省红十字遗体捐献中心,用于医学教学和科研等工作,并将他的眼角膜捐赠给省红十字眼库。
“作为孩子,我尊重父亲的选择。”薛吉俊的儿子说,父亲一直想在离休后继续作些贡献,进行遗体捐献是父亲最后的愿望,也是父亲在最后的时间里对生命的理解。
薛吉俊是辽宁省大连市人。1946年9月,他参加工作,先后在大连电话总局营业班、西安电工厂总筹备处、西安绝缘材料厂等单位就职。1978年,他来到了西安市总工会,担任生产部部长。
工作期间,薛吉俊一直践行着一名党员的初心使命,无论在哪个单位、哪个岗位都能听从组织安排,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1990年12月,他从西安市总工会离休。
“工会战线失去了一位好战友,但他却将大爱永远留在了人间。”在遗体告别仪式上,西安市总工会对薛吉俊进行了悼念。
薛吉俊的儿子回忆,父亲要进行遗体捐献是受姨父的影响,父亲从姨父口中得知有遗体捐献这件事,并且之后姨父也进行了遗体捐献,父亲就想着也要发挥自己的余热。
“医学教学和科研离不开人体标本,所以遗体捐献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薛吉俊生前说,现在常有人抱怨医疗技术存在的问题,应考虑如何为医疗技术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当一个人的生命衰竭时,将遗体和眼角膜捐献出来,就是让生命延续。这是人世间的善举,也是最后的“生命礼物”。
省红十字眼库主任银勇告诉记者,我国有着400万人因角膜病致盲,角膜移植手术是他们重见光明的唯一方法,角膜捐献可以解决大量角膜盲患者的痛苦。
“目前陕西进行遗体(角膜)捐献的人逐渐增多,今年就有82个人进行了捐献。”省红十字遗体捐献中心主任徐自力说,对于医学生来说,遗体往往是他们成为医生前的第一个“患者”,是带领他们感受生命价值的第一位老师,希望更多人关注遗体(角膜)捐献,助推医学事业不断进步发展。
本报记者 李旭东
责任编辑: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