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在汉中市略阳县蹇家坝村略钢秦岭铸造公司高大的厂房里,老工人秦敬发一如既往地“消失”在模车间、清砂车间和熔炼炉边,审图纸、调温度、查安全,忙个不停。而他的徒弟张建博,正在电脑前操作切割着一批塑料模型。
“合同工期不等人。”刚接到一批订单图纸合同的师徒俩都这样说。作为生产骨干,他们正在为客户定购的一批钢球、衬板加工制作件而忙碌着。
铸造工作既要有体力又要有技术,工作环境也较为艰苦。
当初一个班里学习铸造的6名工人,只有秦敬发一个人坚持了下来,这一坚持,就是40余年。
造型、熔炼、浇铸等十几个工种,秦敬发全干过,是铸造的行家里手,曾在全厂和全省的铸造技术比武中名列前茅。如今他是一名铸造高级技师。
“80后”张建博毕业于陕西理工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目前是一名助理工程师。
2009年大学毕业后,他与另外一名同学来到地处山区、位置偏远的秦岭铸造公司。看到出租屋与厂房间两点一线、单调清苦的生活以及与黏土、砂浆和高温为伍的艰苦工作环境,同学干了不到一个月就辞职离开了。张建博也动摇了,这时,经理的一番话让他打消了离职的念头:“适应了环境,干好了工作,一样能出彩发光。”他最终选择了坚守。
为了降低成本,错峰生产,铸造公司分为白班和夜班两班铸造生产。白班准备原材料,实施材料涂刷和切割;夜班开炉熔炼铸造。
熔炼生产时,工人要面对1300度左右的熔点和浇铸温度,在高温和快节奏下,安全生产不能有半点马虎和闪失。秦敬发、张建博师徒二人干脆从家搬到了几十里外的铸造公司,上下班都在厂子里,一门心思扑在生产和安全上。
秦敬发、张建博这一对铸造行业的师徒,一个是精于造模、熔炼等传统铸造工艺的老师傅,一个是用先进技术做模型和切割塑料刨面的青工,他们的共同努力产生了好成效:由原来的木头做模型,改成了如今用泡沫板做,大大降低了铸造生产成本。
在生产中,张建博先用电脑切割好塑料刨面,经验丰富的秦敬发再用炉丝进行人工掏孔,传统手工与电脑操作的结合,既精准又美观,还保证了工期进度。
3月7日夜里9点多,一个电话打进了热火朝天的铸造生产现场。“我们厂设备底座坏了,是个不规则的异形件,找了好几个厂家都不行,你们能不能铸造?”面对突然接到的外地客户急促的问询,秦敬发、张建博二人在了解了产品型号尺寸等参数后,果断答应了对方,“行,我们来现场查看后就下料铸造。”挂了电话,他们便火速出发去了现场。
从仅有0.9公斤重的钢球,到重达2.1吨的中包盖板;从普通铸铁件到高锰钢件;从每吨5700元最便宜的钢球,到每吨约8000元的铸钢件,这对“以厂为家”的师徒,与其他职工共同铸造出了一件件、一吨吨合格的铸造件。
对于未来的规划,师徒二人希望能用过硬铸造水平服务好用户,为企业产值效益再创佳绩。□刘娟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