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工 > 职场故事 冬供线上的“三大法宝”
2024-01-17 16:01:49来源:陕工网
分享到:
  字体:【

  “对坝坝的那个圪梁梁上那是一个谁……”听!顺着陕北黄土高原豪迈的大风,一名身着红工服的石油运输人,或站在重山峻岭之巅,或在弯弯曲曲的山道里,或在一马平川的大路上,随处可以听到昂扬着泥土芳香的悠扬歌声。

  这位个头高大威猛、皮肤黝黑,脸颊上带着高原红的大后生,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儿,长庆运输分公司一名驰骋在石油运输保供道路上的,普通而又不凡的罐车驾驶员——李延龙。

  长庆运输分公司配属的第六采气厂,负责志丹、安塞、定边、吴起、靖边南气田开发等任务,在气化陕西,保障首都北京及全国各大城市的天然气供应项目中起着重要作用,全年产气量超24亿方。

  李延龙自2016年3月入职以来,一直配属执行第六采气厂作业一区、作业三区的气田产出水拉运任务,每年拉运的气田产出水约1.8万方。

  说起冬季保供,让人心有余悸的是冬季陕北黄土高原的寒冷,不同于南方的湿冷,陕北黄土高原是干冷,特别是在零下30度左右的气温,凛冽的寒风刮着,似一把把锋利的小刀,刺得脸生疼。夜晚听着风声呜咽低沉,时而嚎叫,用“寒风刺我骨,严霜切我肌”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去年冬至,也是到陕北最冷的时候,笔者到长庆运输分公司所在的延安市志丹县西河口镇驻地采访,刚到驻地提起李延龙,大家都夸赞“这年轻人干活确实是麻溜啊,干活的‘法宝’可多着呢……”

  那天一早,虽然阳光照耀着大地,可零下30度的天气,感觉连阳光也是冷冻的。见到李延龙时,他正在地沟上检查车辆,我走到跟前和他打了声招呼,他的脸被冻得通红,眉毛和眼睫毛都挂霜了,他一边用扳手使劲儿拧着什么,一边满嘴冒着白色哈气说:“你稍等下,早上启动车听到车底有异响,马上要出车了,我得先看看是哪的问题。”我冻得直跺脚,双手捂住嘴,哈口热气使劲儿搓搓手,顺便绕着他的车走走看看,真是干净啊!从驾驶室到罐体到轮胎简直是一尘不染,罐体上整齐张贴的反光条在阳光下闪耀着,很是显眼。

  “今天要去高13站,得翻过三座山,沿途经过沿河湾镇、高桥镇、再过砖窑湾才到,全程有180多公里呢。看天气预报,一会儿怕是有雪,咱早点出发。”

  一路上,峁连着梁,梁连着沟,一切与生命有关的颜色都被黄土切割得一块一块,山崖上显现着沉淀了人类智慧的旧窑洞,像一双双深邃的眼睛眺望着远方。和风一样缠绵而来的还有沙尘,就算车窗关的再紧,还是能闻到沙土的味道。

  “听说你这干活的法宝可不少呢,每天面对着万仞沟壑,光秃秃的山,你不觉得无趣吗?”

  李延龙摇摇头说,一到冬天,第六采气厂冬季保供气量增产,面对繁重拉运任务,特别像高13、高16这些井站的路弯多坡陡,方圆几十里都见不到一户人家,能不枯燥吗?

  但是陕北有句话叫“女人们忧愁哭鼻子,男人们忧愁唱曲子”,黄土高原上,既有婆姨们如泣如诉的低婉吟唱,又有后生们的“拦羊嗓子回牛声”的高歌回荡。这运行区域山大沟深,各井站装卸水点往返运距最长达400多公里,最近的也有130多公里,无聊的时候,他就站在这山圪梁梁上唱唱咱陕北民歌解解闷。

  “热爱陕北民歌的,最不缺这份热情,要说干活法宝,我这第一法宝就是端出咱陕北人的‘热心肠’。”李延龙说:“没有一定的工作热情和坚韧态度是坚持不下去的。运输服务行业,面对的服务单位多,需要接洽的工作也多,咱的“热心肠”可以化解一些不必要的小矛盾。”

  我连连点头,担心着这路况,一会儿再遇上下雪,可咋走呢?今天真是得拿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和毅力,完成这趟任务。

  快到高桥镇的时候,天公果然不作美,没一会儿,纷纷扬扬的雪花就满天飞卷。高桥镇到砖窑湾的途中有数十处急弯陡坡,要说陕北黄土高原上的弯路,真能给你绕晕喽!

  从山这头眼瞅着另一头很近,可绕着山路,上坡下坡,左拐右拐就得走好久好久,当地人叫这是“羊盘肠”路。山路紧挨着山崖,虽然增加了许多水泥桩,但是一边是山体,一边是山崖,再加上下雪天,罐车行走在上面,和行走在“蜀道”之上别无两样。

  正走着突然车停了,我吓得大气不敢出,问咋不走了,李延龙说:“你看上坡那道湾路上有沙尘,肯定有车下来了,前面路窄,咱稍等等。”

  我说:“李师傅,你这是装配了‘千里眼’啊,我都没注意!”他说:“嗨!不都说咱是石油运输野战军嘛,‘作战图’必须要熟啊,我已经在这‘战线’上跑了7年了,哪里是风险点,哪里路过老乡的村镇,哪里有陡坡急弯,早熟记于心了。”

  是的,担任班组长的他,各个装卸水点之间的风险、运行路线的优化、怎样“调兵遣将”让班组中的6台罐车能高效完成任务,是他时常琢磨和班组人员探讨的问题。

  他深知安全是执行任务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冰天雪地的环境是对车辆运输最大的考验,为了在零下二三十度的气温下,设备能够满足气井紧急任务随时出车,他组织班组驾驶员夜间每隔3小时定时发动车辆进行预热,做好自检工作,消除隐患,7年来已安全行驶100多万公里。

  他摸了摸头,笑笑说:“像你说的,必须要装配‘千里眼’,那这就算是我的第二法宝了。”

  终于绕行快到高13站了,地上已经铺了薄薄的一层雪,可就是这样的雪,车辆走在上面最滑。

  雪天坐在行驶的小车上,离地面比较近,再滑也会有一丝的安全感。可坐在罐车上,一下升高到将近2米的地方,下坡的时候,真的会有一种要滑出去的错觉,心脏不好的人,会有严重的失重感。下坡路上,我紧闭眼睛,体验了一把“过山车”的刺激感。

  完成一天的历险,终于回到西河口驻地,吃晚饭的时候,我看见李延龙一直缠着一名修理工师傅讨论着什么,只见那位修理工师傅好像用尽全身的力气要摆脱他,耸着肩说:“去去去,明天车进厂给你看,你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走近了听,才知道他是和修理工讨论早上车辆出现异响的解决办法。修理工师傅无奈地说:“挣这‘铁公鸡’一毛的修理费是真难,给他说多了,我就要失业喽。”

  了解一番,才知道为控制维修成本,李延龙利用闲暇时间,在抖音、快手等平台搜索关于车辆维修的讲解视频学习,日常运行中只要车辆出现的问题不大,自己就动手修好了。特别是在冬季保供卸气田产出水时,由于气温较低,罐体管线内的水没有排空的话,随时造成管线和污水泵冻堵,严重影响服务质量。

  李延龙仔细研究,合理改造管线,在排水闸门接口处安装软管,将软管连接到罐体管线的最低处,有效排空罐体管线内的气田产出水,解决了管线和污水泵被冻堵的大难题。

  他说,几辈儿人都在这干坼的黄土地上生活,节俭惯了,能不浪费的咱就要想着法儿的省着,变身“铁公鸡”也是我热爱运输行业的又一大“法宝”。

  离开西河口前,我在脑海里回放了无数遍,那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黄土高原。不由得想起了刘墉在《方向》一书中说到“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让你总想往高处爬,总有个奋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王小艳)




责任编辑: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