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凌晨4点,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气温虽已稍稍回暖,但陕北高原的寒风还是让人冷得直打哆嗦。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延安工务段延安桥隧车间维修一工队院内,青年工班长惠磊磊正在对5名整装待发的青工进行班前交底。接下来,他们要出发前往包西铁路咽喉要道——永坪隧道,开始今天的打冰作业。
永坪隧道(原冒天山隧道)以13.9公里的钢铁脊梁横卧在黄土高原褶皱带上,这座铁路干线上的重要通道贯通延安子长市与宝塔区,其所在永坪镇既是地质变迁的见证者,更是红色血脉的传承地。隧道南距延安革命纪念馆71公里,辐射红色教育基地,北衔瓦窑堡会议旧址52.1公里,串联革命记忆链条,其轨迹恰与1935年红军东征的战略通道重合。当年陕北红军在此构筑的秘密交通网络,如今化作隧道上方斑驳的窑洞群遗迹,仍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红色记忆。
春节返岗后,工队每日的工作重点就是对管内包西铁路隧道内的渗水结冰处所进行巡视打冰作业。“气温回暖反而让除冰更棘手。”惠磊磊一边说,一边展开隧道结构图,红圈醒目标注着管内各处隧道渗水点,“白天融化的渗水夜里又结冰,现在每天要增加两次巡查。”
凌晨4时30分,打冰小队扛着工具抵达包西线永坪隧道进口,在防护员的带领下,开始向阴暗潮湿的隧道内走去。第一处渗水点在进隧道2km的位置,仰头望去,隧道拱圈下部倒悬的冰锥在头灯的照射下闪着冰冷的寒光。冰锥的大小暂时能够保证安全距离,但发展速度却让大家不敢掉以轻心。
“开工!国庆和章华一组,吕威跟我一组,注意观察冰柱,务必把碎冰清理干净。防护员加强联系……”随着惠磊磊有条不紊地安排,几道身影在隧道内忙碌起来。00后青工李国庆抡起打冰镐,精准啄击冰柱根部,同为00后的任章华立刻用铁锹铲走落下的碎冰,吕威用冰镐凿击排水沟内的冰层——这些每小时生长3厘米的“定时炸弹”,正被“破冰小队”一米米地清除。
“注意脚下防滑,头顶落冰!”李国庆快要将一段冰锥整块敲落下来,惠磊磊赶紧出声提醒,看到冰块安全坠落后,才和任章华一同将碎冰装入编织袋。随后,惠磊磊接过打冰镐,用力举过头顶,开始砸向另一段粗大的冰柱,冰铁相击,碎屑飞溅,“哐当”作响。吕威拿起另一柄打冰镐,想要从旁边支援,被惠磊磊拦了下来,“别过来,两个人不方便用力,还可能误伤!”。经过镐头有节奏地撞击,顽固的冰柱被一点一点地砸出裂隙,终于破碎掉落。惠磊磊放下冰镐休息,其余几人继续将碎冰装入编织袋,随后再带出隧道,防止残留的冰块遗留在铁路线上影响行车。
“当年红军在这片山峁打阻击战,咱们现在打的是冰凌子阻击战。”休息时,惠磊磊和大家说着。新工任章华也搓着冰凉的手指,聊起自己两个月前第一次在隧道内打冰的情景,“我那时候还是个新兵,看着那冰柱子就发冷,也不知道怎么敲,乱使劲!”如今的他,已经能闭眼说出每个渗水点的冻结速度,笔记本上清楚地记录着“3号观测点冰层日增厚4.7cm”。
9时30分左右,最后一袋碎冰被搬出隧道。驻站防护员报来C195次列车接近。几人感受着列车裹挟的寒风冲进隧道,车灯照亮他们挂满冰珠的安全帽,衣服上细碎的冰粒晶莹闪亮。(李弢 李雨航 张浩楠)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