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渭南市高度重视劳务输出工作,使全市劳务输出规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截止6月底,全市共计劳务输出22.47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89%,其中有组织输出5.57万人,劳务输出已成为渭南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渭南市把劳务输出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来抓,并将其纳入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市上专门成立了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市的劳务输出工作,全市12个县(市、区)也相继成立了组织机构。目前,全市有各类民办中介机构133家,劳务组织站、点4000个,劳动保障事务所172个,建立劳动保障工作站140个,在全市形成了各级劳动保障及就业服务部门牵头,扶贫、金融、公安、农业、教育、工会、妇联等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协调一致的劳务输出新格局。
另外,渭南各县(市、区)对劳务输出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这是该项工作之所以能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大荔县政府把劳务输出作为今年为民办的“十件大事”之一,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拿出1万元,作为对劳务输出的补助费。韩城市一手抓输入管理,一手抓输出服务,在本身需要10万劳动力的情况下,提出了“输入抓管理、输出促服务”的口号,上半年依然劳务输出1.68万人。临渭区领导亲自带队赴外省、市考察劳务用工信息,为本区劳务输出牵线搭桥。华阴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订单培训、定向输出、货款扶持、全程服务”的劳务输出模式,被省决咨委称为“华阴模式”。
■本报记者 朱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