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飞行器工程系导弹火箭发射技术专业,有工程师头衔,曾领办过企业的陈星羽,在被“撂荒”10余年之后,无奈之中拉下脸面,打起“工程师精擦皮鞋”的横幅,在咸阳街头走街串巷,给人擦皮鞋谋生。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同情陈星羽遭遇者有之,讥讽陈星羽“作秀”者有之,鼓励陈星羽勇闹市场者有之,愿高薪罗致陈星羽者有之……在来自方方面面的不同反应中,与陈星羽的工作问题“剪不断,理还乱”的咸阳市科技局(原科委)和咸阳市人事局的反应对于陈星羽来说至关重要,也最受人们关注。
那么,这两家单位是如何反应的呢?
咸阳市科技局对媒体的答复是:陈星羽是1992年7月由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以干部身份调入原咸阳市科委批准成立的咸阳市星火科技公司的,该公司没有国家正式编制。陈星羽与该公司及当时的主管单位咸阳市科委签有共同协议:科委只负责保留其与公职人员身份有关的个人人事档案,其余均由个人及所在的星火科技公司负责。
言下之意,即,星火公司已经倒闭了,“其余”问题当然应由陈星羽个人负责,而对于星火公司如何倒闭却避而不谈。实际情况是,1995年星火公司倒闭的主要原因为国家禁止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办实体。星火公司是咸阳市科技局(原科委)成立的公司,请问,在这种情况下,星火公司倒闭了,陈星羽的工作问题该由谁负责?况且,在1992年陈星羽的人事档案转到科委的时候,国家的人事调动原则是“人随档走”。那么,咸阳市科技局(原科委)既然负责保留陈星羽“与公职人员身份有关的个人人事档案”,请问,咸阳市科技局对陈星羽的工作问题有没有责任?
咸阳市人事局就陈星羽工作问题对媒体的答复是:陈星羽当初调入原科委下属的咸阳市星火科技公司时,未经人事局批准备案,确切地说,不能算科技局正式人员。人事局正准备为陈星羽申请办理失业人员救济金。
那么,对于自1992年起就由咸阳市科委“负责保留”的陈星羽的人事档案又将作何了断?难道仅仅是由人事局出面为其办理一份失业人员救济金吗?难道陈星羽需要的仅仅是一份救济金吗?
陈星羽的遭遇经媒体报道后,全国数十家企业向陈星羽抛出重金聘请的“绣球”,其中不乏为其解决住房问题和家属工作问题的优厚条件,面对这样的优厚待遇,陈星羽仍在徘徊、思量,难道他是为了咸阳市人事局为他申请的那一份救济金吗?
陈星羽的籍贯是咸阳市乾县,2004年7月31日,记者与陈星羽有过几分钟的面对面谈话。在短短的几分钟里,从陈星羽的谈话中渗透出来的“回报家乡、故土难离”的情怀让记者为之动容。
与陈星羽的热切相比,咸阳市有关部门面对本土人才被“撂荒”10余年的问题,其反应怎么竟透着点冷漠呢……
■本报记者 文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