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去年毕业于渭南市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的侯光华,现供职于北京西陆网络公司,担任中层技术骨干。他每月几千元的收入不仅为自己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还承担了弟弟上大学的所有费用。住在渭南农村父母的生活条件也因为他的就业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我省职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一批像侯光华一样没走进大学校门的农村娃经过职业教育的培训找到了工作,同时也带动全家脱了贫。
近几年,随着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提高和转移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省劳动力1400万。其中16—45周岁的富余农村劳动力有759万,而接受过培训的劳动力仅有25.9万,仅占劳动力总数的1.8%。富余劳动力接受职业培训愿望迫切。
日前,记者从省职业教育服务中心获悉,经过几年的摸索,我省已形成政府主导、统筹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积极配合的劳务培训工作机制。各级农业部门主抓培训对象的组织工作,摸清现有劳动力的底子,动员农村劳动力踊跃参加培训;教育部门主抓职业技能的培训,按照先培训、后输出的原则,开展各种培训;劳动部门主抓劳务输出,建立“陕西省职业教育就业服务中心”、“陕西省职业教育法律维权服务中心”,以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这样的分工合作避免了各个部门的重复工作和相互观望。我省2003年共培训结业235万名学员,劳务输出228.9万人,创经济收入90万元,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使培训后的劳动力更好地就业,我省职教系统针对市场需求,市场需要什么技术就开设什么专业,并与东部不少省份的学校和企业开展“订单”教育。上海龙工集团有限公司与陕西渭南职业中专数控和机械专业进行“订单”培养。该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黄先生告诉记者:“这所学校针对公司的情况注重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经常到工厂实习,动手能力强,毕业即可上岗。另外这所学校90%以上都是农村学生,肯吃苦,也踏实,非常适合一线的工作。工作后一名工人的月工资在2500元左右,相信这样的收入也可以给他们带来比较富裕和稳定的生活。”除了这样的校企合作外,我省也和东部一些学校实行联办,采取“2+1”、“1.5+1.5”(即在本省学习2年或一年半后,到东部协议学校学习一年或一年半)等学制,以增加学生在东部学习和就业的机会。 ■本报记者 文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