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1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工 > 新闻聚焦 一线技术工人继续教育遇困惑:提升技能难觅合适培训
2018-07-12 09:44:16来源:
分享到:

“有今年二车间新上生产线的维修技能培训吗?”“没有。”

“有不在预算员岗位,为了多方面发展也能学到工程造价的培训吗?”“没有。”

“我有电工基础,想学电梯安装维护技术,有培训班吗?”“没有。”

……

7月6日,在沈阳,一场座谈会上,康远航、陈浩、王财成等多位一线职工表达了这样的困惑:企业中、社会上有很多培训,但大多是入门级的,像他们这样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工人想提高技术或再练一门技能,却难觅合适的培训。

这种现象并非个案。

有观点认为,解决技能人才短缺问题的关键,就在职业技能培训。连日来,《工人日报》记者采访了机械装备、生产加工、汽车维修、工程建筑等5个行业的64名一线职工,其中绝大多数人都抱怨,现有的技能培训跟不上技术更新、产业升级甚至是个人发展的需要。

“不持续学技术,就会被淘汰”

27岁的朱代鑫是沈阳市大东区小有名气的机动车检测维修工程师,去年,沈阳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上,他得了第17名。7月2日,他在4S店的职工休息室衣柜里掏出半掌高、用线绳串起的大本子,上面记录着他7年自学技术的历程。“这些是跟老师傅学的,这些是从网上看视频学的,这些是自费两万元报班参加培训整理成的。”朱代鑫边翻边说,“学一项技术,再也不能受用一辈子了!新车型一年一小变,三年一换代。不持续学下去,就会被淘汰。”

被产业升级这股浪潮推着向前的还有很多一线职工。

今年3月,沈阳天安机械公司一线职工安磊,参观了位于沈阳市浑南区的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公司的未来工厂示范车间,全机械化手臂流水线作业,诺大的厂房里没有几个工人。安磊开始担忧自己的未来,想学操作机器人或者修理机器人的新技术。

陈浩毕业于辽宁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3年来一直在辽宁鞍山市一家民营工程企业做项目资料员。“想升职做项目经理,就要各个岗位内容都懂,所以特别想学习工程造价的知识。”他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培训机会,便利用业余时间上网自学了相关课程,没有老师指导,没有相关实践,他始终觉得提高得不快。

今年5月,朱代鑫从电视上看到一个说法——终身职业技能培训。5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

记者采访的64名一线职工中,渴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占100%。然而,所在企业中针对不同阶段的员工有技能提升培训的不到5%,贯穿职工学习工作终身的培训不到1%。

考试培训见效快,岗位继续教育难盈利

企业举办的技能培训,一般是工作1至5年的职工一同参加,一套68页的基础教程PPT用了3年。课上讲的还是作业前安全交底与个人劳保用品佩戴、工具器的准备等基础内容,企业培训新员工的课程内容占七成。

康远航是沈阳一名有5年工作经验的机械维修工程师,觉得企业的培训太基础,便自费两万元报了一个机械维修高级班。“企业没有继续教育培训,只能自己到外面学,这些年打下的底子,都是到社会上这学一点,那学一下,积累下来的。”

不注重老员工的职业继续教育培训并非某一家企业。记者采访的64名一线职工中,工作3年以上的占61人,通过自学掌握新技术、新技能的占28%,通过上网或报名参加社会培训学习的占34%,靠企业培训提升技能的占比不到10%。

“很多企业是流行什么就培训什么。”郑俊美是一名在科技信息企业从业4年的HR,主做企业培训,“去年‘光场’技术火,马上就办了一期培训班;这些天5G又热了,老板正着急请专家来开讲座呢!”郑俊美说。

社会上收费的职业技能继续教育培训既不多、也不合职工需求。

“想学点中高端技术,咋就这样难!”33岁的王财成在沈阳一家酒店做电工,月薪2200元,听老乡说电梯维保工能赚到3500元,他学过机械基础知识,就想报个班学技术。今年3月,他陆续跑了七八家培训机构,却多是一些入门培训,达不到上岗的技术要求。少数几家民办的培训学校全学下来,要价上万元。王财成说,培训市场上,电焊工、电工培训不计其数,“但很多都招不满人。”

“培训市场上,培训机构有八成主营考试培训,岗位继续教育培训几乎没有。”一知情人士说。大连建北教育曾为上万名学员提供过培训课程,主要经营一级建造师、造价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等培训与考务工作。他表示,考试培训见效快,教授理论课的老师也多。单纯以提升职工技能为目的的培训看不到成效,授课价格和标准难衡量。所以,大部分民营培训机构开设课程多以考试培训为主。

“终身”培训能否打破工人成长“天花板”

《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明确,努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如何打破高技能人才培养与需求的困境,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应该是什么样子?令人充满期待。

“高技能人才在企业,提升职工技能的关键也应在企业。”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王磊说。企业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是重中之重,明确企业培训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规模以上企业建立职业培训机构开展职工培训,并积极面向中小企业和社会承担培训任务,降低企业兴办职业培训机构成本,提高企业积极性。

“高技能人才不是‘高精尖’人才,终身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更应当是‘多面手’。”沈阳鼓风机集团公司高级技师徐强告诉记者,他在国际交流中发现,德国、日本等国的高技能人才的个人技能更为丰富,比如,一个德国砌筑工不仅砌墙够精准,还要考虑美观,甚至用哪些材料砌筑更耐用都一清二楚。眼下,我国的高技能人才虽然在某一领域能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但还不是多面手,还不能站在行业的顶端设计工艺与施工。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对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推动企业健全职工培训制度,鼓励制定全方位的职工培训规划。□刘旭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13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