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工 > 新闻聚焦
省人大代表张亚建、郝春侠助力脱贫攻坚小记 什么样的脱贫攻坚途径在农村更务实、更接地气?近日,记者在铜川市采访期间发现,省人大代表张亚建和郝春侠薪火相传土地改良技术,用“厚植生态健康土壤,推动农业循
省人大代表王秀萍、敬萍致力乡村振兴小记 西府宝鸡历史悠久,誉称“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出土了晚清四大国宝及石鼓、何尊等文物,更存有西府社火、凤翔泥塑、千阳刺绣等传统中华工艺。近
位于秦岭深处的丹凤县,曾是陕西省深度贫困县之一。 从2014年4月省人社厅到武关镇阳阴村驻村扶贫开始,省级“两联一包”驻丹凤扶贫团(以下简称“扶贫团”)陆续帮扶丹凤县11个贫困村
陕工网讯(记者兰增干)12月26日,主题为“畅听世界的声音”全国公益活动——陕西站启动仪式在西安华创假日举办。 该活动由中国联通陕西省分公司与陕西省聋人协会联合主办,
陕工网讯(陈凯)为进一步加强普通干线公路交通安全管理,落实“双路长制”,确保冬季雨雪雾极端天气下道路交通安全,12月18日上午,铜川公路管理局联合铜川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铜川市交通运输
陕工网讯(记者兰增干)近日,西安市甘谷商会助力消费扶贫暨家乡农特产品推介会暨甘谷消费扶贫生活馆西安店揭牌。 该消费扶贫生活馆由西安市甘谷商会承建,总建筑面积113平方米,馆内设有销售区和展示区,
“三季度,岗位创新上报项目最多、创效最多的是计量实验室的翟毅辉,修旧利废最多的是马晓刚……”近日,在陕钢集团龙钢公司能源检计量中心计量党支部一季度一次的支部标兵评选中,党员们正在
陕西西府宝鸡历史悠久,誉称“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出土了晚清四大国宝及石鼓、何尊等文物,更存有西府社火、凤翔泥塑、千阳刺绣等中华工艺。
“有桃的日子怎会失了甜蜜?”省人大代表、陕西齐峰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齐峰不忘产业致富初心,坚守猕猴桃产业23年,用“匠心使命”在眉县上演了一出“桃”出传统的“奇异改革”。
“很欣慰,通过种植娃娃菜等,我带动了31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1100多名社员、9000多农户走上了蔬菜致富之路!”11月12日上午,站在蔬菜示范基地边上的省人大代表、西安稞青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亚荣自信地说,“事实证明,小娃娃菜等蔬菜在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也能干大事。”
“跟着‘放心早餐’干,致富更放心!”11月12日下午,西安放心早餐网点销售员何玉珍开心地说。2006年,何玉珍所在的核工业冶金厂倒闭,她只身从汉中跑到西安寻找生活的出路。放心早餐给了她机会,她在网点搞起了销售。突然从企业倒闭前的月收入500元变到1800元,这让何玉珍动力十足,也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销售越来越好。月收入从2000、3000、3500……一直到如今的7000多元。
“新苹果试验研发基地占地5110亩,栽植有世界各地的80多个苹果品种,从事土壤改良、育苗、重点品种培育等苹果全产业链示范。”11月9日,省人大代表、彬州融诚农业科技集团董事长马军说。
“西安高新比亚迪(小米手机厂)综合工资4800-5500元,初中以上文凭,男女不限,免费住宿,每个月150元伙食补贴……”快看,咱村致富互助群里又有招聘信息了,几个人在村口议论。
秋季的永寿县甘井镇,漫山遍野红彤彤的柿子显得格外耀眼。 当记者置身其中,走进这里的乡村农户,便会更加惊叹,比柿子更红火的是当地百姓那红红火火的日子。
“靶向施策,内外合力实施产业+消费扶贫”是省人大代表刘安民践行代表使命,助力脱贫攻坚的“硬办法”。他认为,产业+消费扶贫必定长效而有力。
“虽经历失败,但黄灿灿的金丝菊,今天真正为广大村民铺就了一条灿烂的致富大道。”省人大代表、冯池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冯勇军自豪地说。
“合阳大部分区域盛产苹果、花椒,唯独西北地区干旱种啥啥不行,难道西北的农民就没有活路?”面对“老百姓只能干着急”的合阳县3镇9村的“劣质地”,省人大代表雷媛媛充满不甘。
“我已经脱贫了,现在在园区主要负责喂养、收蛋等工作,一个月3000多元工资,年底还有入股分红。”提及现在的生活,蒲城县尧山镇草地村五组赵银娟高兴地说。
什么样的脱贫攻坚途径在农村更务实、更接地气?近日,记者在我省铜川市采访期间发现,省人大代表张亚建和郝春侠薪火相传土地改良技术,用“厚植生态健康土壤,推动农业循环发展,让百姓既能靠产业致富,又能靠家门口务工增收”的生动实践做出回答,深刻诠释了代表担当。
愿意上班的,吸收为公司职工,按月领工资;愿意在农村发展产业的,投资助力发展,再回购老百姓的产品;亦或两者兼之……总之,总有一种方式适合贫困老百姓。
奇山秀水,莲田叠翠,食藕品茗,养生怡情。如今,走进山阳县法官镇法官庙村,犹如置身世外桃源。然而7年前,这里却是一个深度贫困村,满村土房子,甚至连一条像样的通往外界的路都没有。
一根绣针、一团彩线组成为绣娘的指尖“武器”,一双双巧手捻着长不盈寸的羊毫细针,在绣绷飞针走线……10月27日下午,宁强羌州绣娘文化用品公司内,郑娥、王素梅、张海燕等十几名身着民族服饰的羌州绣娘,正在一针一线地赶制着具有羌族特色的文件袋,欲借助即将在宁强召开的川陕鄂豫巴山地区护林联防委员会第62次会议,让羌绣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我2004年栽了7亩白皮松,2011年第一次卖了39万。”“我胆子小,2005年白皮松种的少,2015年第一次卖了8万多,现在家庭一年收入大概在20万。”“我2008年种了10亩白皮松,2015年第一次卖了15万!”……10月27日,佛坪县长角坝镇龙草坪村昔日的贫困户徐德发、冉忠兴、曹钢成先后开心地告诉记者。
“2017年开始,我不仅在鲁代表的茶厂炒茶,领上了5000元的月工资,还新发展茶园40亩,年收益超过3万元。”提起现在靠茶致富的日子,昔日祖祖辈辈种茶却依然贫困的勉县阜川镇小河庙村邻村村民马保贵嘴上乐开了花。
特色产业帮扶、改善基础设施、捐资助学、扶志扶智……连日来,记者在我省榆林市、延安市部分区县发现,活跃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省人大代表们百花争艳,结合特长各显所能,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代表的责任与担当。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