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工 > 职场精英 戈壁滩上铺轨人
2008-12-03 10:34:29来源:
分享到:
  字体:【
 新疆的茫茫戈壁滩,粗沙、砾块,狂风、飞石,除零星的骆驼刺、沙拐枣外,很少有植物生长,真可谓 “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
    自2006年春开始,在浩翰无垠的戈壁滩上,不经意间,一条 “铁龙”横卧眼前。这是一支从青藏高原走下的铺架队伍——中铁一局新运工程公司勇士们的杰作。
    铺轨架桥是新线铁路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新建铁路成型的重要标志。2006年12月23日,中铁一局新运工程公司提前8天完成新疆精河—伊宁—霍尔果斯铁路铺架工程年度80公里铺架任务,受到新疆自治区政府盛赞。两年间,自治区政府先后将乌精二线、奎北铁路、吐库二线、乌准铁路等项目交给他们。
    “我们是青藏线下来的,
    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2008年10月下旬,新疆准噶尔盆地层林尽染,天高日晶。但在精河县境内海拔2000多米的天山深处却是另一番景象:呼啸着的五六级大风刮得人走一步退两步,身材瘦点的人站在铁道中间的砼枕上被风刮得直往后退,不得不让人拉着走。
    脸膛黝黑的铺架队长赵珍明,是一位只要铺架工人在工地他肯定在铺架现场的最前沿指挥官。 “这地方只是不缺氧,其他自然条件都不如青藏!”这是在北天山北坡阿夏勒尼勒克河大桥架梁现场赵队长见到我们后的感叹。
    据赵队长介绍,精伊霍铁路全长286.643公里,是中国铁路网在新疆西部的重要延伸。2006年8月1日,精伊霍铁路在戈壁深处开铺。自治区政府给精伊霍铁路全线确定的三项目标,其中之一就是年内铺轨80公里。尽管他们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恶劣的施工环境还是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精河铺架基地正对着阿拉山口,这里每年从3月份开始刮大风,八级以上的风一年平均刮156天,一直到9月份,12月就又开始了。而这条线路有不少超高桥,最高的达六七十米,施工安全要求大风超过六级就要停止铺架施工;隧道太长,机械在隧道里排放的烟气散的很慢,无法正常施工……
    “我们这些人都是青藏线下来的,有一种拼劲,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赵队长说。长大隧道里烟大,他们买来眼罩、防毒面具,边排烟边继续干;桥隧相连,架桥机太高无法操作,他们开展QC攻关活动,采用钢板代替枕木、重新配置吊桥钢丝绳等方法,解决了一系列难题,保证了正常架梁;为保证施工安全,大风期间每天进行风力测试,超过六级马上停工原地待命,风力一小继续架桥;这里冬季大雾弥漫是家常便饭,雾来了,20米远甚至10米远什么也看不见,这种情况下,他们把工地上所有的灯全部打开,启用晚上的信号设备,一刻不停地铺架。
    动力源自无微不至的关怀
    阿拉山口的气候有四大特点,除了冷、风、雾,就是热。这里的夏天热起来最高气温达50℃,地表温度达60℃,宿营地厕所墙壁上贴的纸质男女二字,都被烤着烧了个精光。太阳还没落山,蚊子又虎狼般地扑来,把职工叮得浑身到处是疙瘩。 “在这种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职工健康必须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必须尽最大努力把职工的吃住生活安排好。”项目经理陈杰和项目党工委书记黄克军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
    铺轨架桥的性质,决定了前方铺架队不能在一个地方久呆,必须随着钢轨的延伸不停往前搬家。说是家,其实是20多节联挂在一起的车辆。项目部不惜资金,为每个房间配备风扇,在列车上安装锅炉、管道集中供暖;两人一个 “包房”,一台闭路电视;尽管山里信号不好,但仍为每节车厢拉上网线;设有水车、浴室、洗衣房、卫生所、消费合作社;后勤部门每两天买一次菜,三天两头改善伙食,把馒头、米饭、红烧肉、卤猪蹄、鸡、鱼送上工地,保证职工能够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吃到新鲜的主副食……
    来自领导的关心和关爱,极大地激发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项目部先后创出日铺轨4.8公里、日架16米梁9.5孔,单班生产轨排1.8公里的高产纪录。在精伊霍铁路的质量信誉评价工作中,满分300分,铺架标以296分的优异成绩被评定为全线第一名,先后获得业主55万元的奖励。不能不说的故事
    在精伊霍铁路铺架工地,听到很多铺架勇士妻子的故事,内心充满酸楚和敬重,她们是不能不说的新线铁路建设的默默奉献者,她们是铁路建设者坚实的后盾和脊梁。
    王爱军是项目经理陈杰的妻子。2007年暑假,她带着12岁的女儿行程3000多公里,从咸阳到新疆探亲,陈杰告诉王爱军他暂时在奎屯,王爱军带着女儿到了奎屯,而陈杰却回了咸阳,与公司领导研究奎北铁路投标事宜。陈杰回到奎屯后,由于乌精二线正在前期建点,没有住处,将妻子和女儿送到精河铺架基地后,又奔波在伊宁、精河、奎屯、乌鲁木齐之间的铁路工地上,40多天的探亲,夫妻见面不足半月。
    这就是铺架人的妻子,她们得到的很少,却用一颗滚烫的心温暖着自己的亲人。由这样的妻子组成的群体,支持着庞大的铺架施工队伍,难怪他们能够在青藏架出 “通天路”,能够在戈壁造出 “枢纽龙”!本报记者 杨令青 通讯员 徐智第 何秀花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阅读推荐
热门图片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