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工 > 职场精英 足迹踏遍全县415个村的田间地头
2013-06-20 01:51:08来源:
分享到:
  字体:【
人物检索:
    王娟玲,大荔县城关镇人,1992年10月参加工作,大荔县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王娟玲自投身农技推广工作20年来,扎根基层、潜心钻研,默默地为大荔现代农业的发展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基层农技干部对“三农”工作的挚爱。
    农家出身的王娟玲对农民兄弟有着深厚的感情,长期的农村生活,使她对农村的穷、农民的苦、农业生产水平和技术的落后有着深深地感受。自1992年踏上农技推广工作岗位,她从技术员、助理农艺师、农技站站长,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一名高级农艺师。她靠的是过硬的技术,靠吃苦耐劳的精神,脚下这片黄土地成了她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20年来,王娟玲志在农村,扎根田间,潜心钻研业务,积累了丰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经验,并将这些技术和经验转化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累累硕果。2007年,由她主持完成的《大荔县瓜棉间套双高配套技术》项目,在全县得以大力推广,五年累计推广面积53.3万亩,创经济效益5.6亿元,这一项目荣获渭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至2011年,王娟玲连续三年主持完成了农业部粮棉油高产创建项目,通过在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四种作物上实施百亩高产攻关田辐射带动万亩示范片项目,取得巨大成功。棉花平均亩增产皮棉25—30公斤,花生亩增产48.3公斤,小麦亩增产68.6公斤,玉米亩增产78公斤。同时,王娟玲还组织开展了新品种试验示范及专题调查,连续多年主持国家和省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新品种评比试验,年平均试验新品种 85—100个,成功引进的小偃22、西农889、浚单20、郑单958、中棉41、中棉41提高系、鲁花9号、鲁花14等产品成为大荔农业发展中的当家品种。20年来,她真正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为了加快大荔县农作物新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多年来,王娟玲先后赴河北、山东、新疆、河南等地科研院所考察棉花、小麦、玉米和花生新品种,坚持每年新引进主要农作物3—5个,在大荔县四大农业区进行试验示范。为了摸清各个品种的特征特性及栽培管理技术,她带领全站同志搞品种评比试验,播种时自已动手操作,不怕烈日暴晒,不嫌泥土活脏,在场帮忙种植的老农感动地说,娟玲干起活来真不像个女同志。在试验调查过程中,为了保证数据及结果的真实可信,她坚持当天的调查当天必须做完,从不拖到第二天。工作起来,她忘记了家、忘记了孩子。好多次下乡回到家时,天已全黑了,年幼的女儿在奶奶的怀里已经熟睡,第二天天不亮孩子没醒她又匆匆赶到试验田。辛勤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由她负责建立的试验田连年被作为样板田受到市县两级领导的观摩指导,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扬和肯定。
    “志在田畴为富民,愿做春蚕吐尽丝”。20年来,王娟玲以帮助60万大荔农民的致富增收为己任,怀着一个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心,足迹踏遍了大荔县415个村的田间地头、角角落落,把党和政府的富民惠民政策,把增产增收的实用技术送进了千家万户。本报记者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