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晚上20点10分,当多数人下班在家休息时,国网西安供电公司亮丽电缆分公司工程部技师戴坚却正在赶赴锦业路上的电缆故障现场。“我们这个工作没有节假日,有故障就要立刻去抢修,就连除夕也一样。说句玩笑话,除夕夜大家是在家里听炮声,我们是在电缆沟里听故障点发出的‘炮声’。”
眼看耳听 找准故障点
电缆常年埋在地下,周围情况恶劣,判断电缆故障点就成了难题。“头戴耳机、手握定点仪手柄”是戴坚工作时的标配。在查找故障时,他每走几步,就会停下来,双眼紧闭,全神贯注地听着。“要在室外嘈杂的环境中听出故障信号,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车轮摩擦地面声、人走路声,都会被放大传进了耳朵,所以故障信号要捕捉到就非常困难。”
为了快速找到电缆故障点,戴坚练就出“千里眼”和“顺风耳”。“千里眼”是用来确定故障大致范围,需要在电缆裸露首端加低压脉冲信号,仔细观察反射波的波形,通过波形异常进而计算出故障点与电缆首端的距离。“顺风耳”是借助电缆路径测寻仪和定点仪一米一米的找寻故障点。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客户不能提供施工电缆走径图、电缆沟道上方加盖新建筑物等情况。唯一处理方法就是借助电缆路径测寻仪测绘出3D电缆走径图,然后再在电缆首端加高电压,利用定点仪来定位故障点。
勤于思考 医用听诊器解难题
随着科技发展,电缆的种类和品质也是日新月异,这对其后期的运行维护和抢修都提出极高要求。为了缩短抢修时长,戴坚大胆地提出了故障粗测的“三寻”工作法。一询客户是否清楚电缆走径、电缆参数,是否清楚电缆运行情况等;二寻电缆路径测寻仪寻找电缆路径;三巡电缆路径,判断是否有外力破坏的可能。通过“三寻”工作法,就可以判断出大部分的外力破坏导致的电缆故障。
2016年1月11日下午15:30分,桃园变135西联供热专线电缆突发故障。担负供热任务的西安西联供热有限公司焦急万分。由于客户无法提供电缆的准确走径,戴坚采用电缆走径仪测出电缆路径,并为客户手绘了3D电缆走径图。但在处理完第一处故障后进行耐压试验时又发现,电缆耐压达不到加运标准,说明电缆还有第二处甚至三处故障点。可这第二处故障点放电声音很小,虽然经过反复打火听测,仍然无法用现有定点仪确定故障点。就在大家束手无策时,戴坚走进街边药店买回一个医用听诊器,用医用听诊器在粗测范围内,分别听测井口两侧电缆,判断哪边放电声音大,就这样一米一米地听,终于确定了故障点。在大家夸赞声中,戴坚不好意思地说:“我想到听诊器可以将弱声放大,试试看可以给电缆看病不,没想到成功了。”
不断创新 操作把手提效率
目前,布满在西安市大街小巷的环网柜、电缆分支箱共1126台,主要作用就是在不影响其他客户供电的同时,给新申请用户送电或临时停电检修施工断电操作。但由于受知识产权保护,各环网柜、电缆分支箱供货商配备的操作把手规格不一,有方有圆,种类繁多,甚至有些操作把手形式一样,尺寸却有些微差别。
戴坚告诉记者:“以前出去抢修,光操作把手就得带20多把,找起来也费时,影响工作效率。”为了让大伙工作起来省时省力,戴坚将原有的操作把手操作端进行裁剪,后焊接一个标准内六方螺帽,外加一个标准扳手。通过改良,一个操作把手可以适用于各种环网柜操作机构,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此项创新已被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系统所推广。
从业23年,戴坚对发明创造坚持不懈。油浸电缆绕包中间接头工艺获得2009年实用新型专利、加装定位轮的110kV电缆外护套剥切器获得2010年实用新型专利、110kV户外终端杆(塔)作业平台安全围栏的改进获得2013年实用新型专利……就这样,他成了同事心目中的“电网创新能手”。本报记者 钟洁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