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记者跟随全国示范性创新工作室评估工作组走进国网宝鸡供电公司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周红亮创新工作室,看到到处都摆满了成员们的各项发明和荣誉,第一眼被吸引的便是站立在工作室角落里的人模,头戴防蜂帽、胸前斜挎工具包。
这是周红亮创新工作室的一项小创新,却是源于他工作中的一个烦恼。刚上班时,周红亮是一名电力巡线工,负责秦岭山中35千伏到110千伏输电线路的日常维护。他最大的苦恼不是走山路、爬电杆,而是每次检修前,打开背包的那一刹那:扳手、螺丝刀、望远镜、红外线测温仪……一大堆器材塞了满满一包,又重又不方便,每次检修前挑选工具就得花上不少时间。
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不断摸索,半年后为大家呈现出了“升级版”工具背包,不仅外形更加符合人体力学,内部也针对大小不同的器具划分出不同的格子,还增加了放饭盒、水杯的外挂包,方便利落。周红亮的小创新获得了同事们的交口称赞,他第一次感受到创新的快乐和价值。随后,他的“发明”越来越多,从防蛇的衣物到接地防盗螺丝……“创新就是源于一件件小事。”周红亮谦虚地说。
2013年9月,公司成立了周红亮创新工作室。周红亮心想:过去,创新只凭自己偶然间的灵感迸发,只对自己负责。现在,有了志同道合的同伴,要对团队负责。于是,为了调动大家的创新积极性,工作室探索构建了一套“人才建档+威客悬赏+星级晋位+定责公示”的“四位一体”创新激励机制模式。
“集体的智慧要比个人的灵感更加醇厚和高深。”周红亮说。创新工作室成立后,创新的广度和高度不断增加。不论是“高大上”的科技创新,还是“接地气”的工具改造,工作室总能在最短时间内,针对不同工作场景拿出最适合的方案,让工作从“苦干”变为“巧干”。
最令人称道的是“小黄人”的发明。在巡线中,输电线路经常会受风筝、塑料袋等异物影响,可能会导致线路跳闸,而处理这些异物也一直是工作难题。受到攀岩运动启发,周红亮带领团队成员研制出模拟人类攀爬动作的机器人,并在机器人身上安装锋利的刀片,使其可以在高空导线上轻松越障,并迅速清除异物。因外形酷似动画人物“小黄人”,所以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黄人”。目前,“小黄人”历经几代改造升级,还加入遥控灯等新功能。
线路覆冰一直是线路运维工作中的一项难题。周红亮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历时7个多月,利用互联网+微量信号传感技术、电磁兼容等技术,研发了基于动态数据称重法的输电线路覆冰远程监测系统,实现了现场天气、湿度、风速等数据的实时采集,并通过手机客户端,将第一手资料传到运维人员的手机上,减轻了人工巡视的强度,解决了导线覆冰监测难题。截至目前,该工作室已经研发创新成果30余项,线路除障精灵、遥控式电动分流器2项创新成果已经转化为产品配发推广,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可达1000万元以上。
□本报记者 牟影影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