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藏书印的风雅
2010-07-05 01:28:17来源:
分享到:
  字体:【
  喜欢读书之人,必有藏书;喜藏书之人,必有藏书之印。试想:每购到一本心仪的图书,观纸白如玉,闻墨香扑鼻;把玩掌中,摩挲展读,如晤好友;再钤一方朱红藏书印章,如画龙点睛之笔;方寸之间,既表明此乃本人所藏,又尽显书之神采,其风雅情趣,尽在其中。
    我国藏书印的历史悠久,现在所知最早的藏书印出现在西汉,今天能够见到的最早的一方藏书印是“永兴郡印”,出自公元490年的南齐,距今1500多年了。
    据统计,从宋朝到清末,有1100多位著名藏书家使用藏书印。这些藏书印,是后人研究版本流传,鉴别古籍真伪的最好证据。从这些形形色色的藏书印中,能够看出主人的情怀。
    明代文学家黄宗羲有 “穷不忘买,乱不忘携,老不忘读,子子孙孙,鉴我心曲”的藏书印,其爱书之情,溢于言表。明代著名藏书家澹生堂主人祁承煌的藏书印是一首诗:“澹生堂中储经籍,主人手校无朝夕,读书欣然忘饮食,典衣市书恒不给。后人但念阿翁癖,子孙益之守弗失。”诗中爱书惜书之情,以及告诫子孙守之弗失的叮嘱,可谓苦口婆心,这枚藏书印也是别出心裁!
    清代藏书家吴骞的藏书印:“寒无衣,饥无食,至于书不可一日失。此昔人治学之名言,是拜经楼藏书之雅则”,清代史学家万贞一“吾宁可食吾肉,吾亡可发吾椁,子子孙孙永勿卖,熟此自可供汝粥”的藏书印,都是“爱书如命”的表白。
    现代读书人也多用个性鲜明的藏书印。如鲁迅的 “周树所藏”、 “俟堂”等,其中他有一方长方形隶书印章 “会稽周氏藏本”,朴实明白,一目了然,一如先生的为文。作家茅盾的藏书印是 “玄珠六十八岁后读书”,既有纪年之意,也别有深意。瞿秋白、杨之华夫妇常合用一印钤于书面,印文是: “秋之白华”,含两人名字在内,可见构思巧妙而用意更深。作家俞平伯藏书,喜欢钤用 “衡芷馆夫妇藏书画”印章,夫妻情深款款可见。一方小小的藏书印尽显主人的情趣和境界。
    藏书印,植根于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既传承了印章的标记功能又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观。藏书印一般用朱文细笔、细边为多,圆转妩媚意味的 “圆朱文”更佳,钤印的位置一般在第一面的右下角。
    一枚小小朱红印章,或方或圆,或大或小;桃红李白,阳刚阴柔;简繁相宜,文图并茂;再加上内容各异的印文,真可谓多姿多彩,风雅无边了!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