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企业新闻 中铁一局集团:推动“工”变“匠” 激活向“新”力
2025-05-27 08:59:34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本报全媒体记者  郝佳伟

“五一”前夕,陕西省劳动模范、中铁一局新运公司西康高铁铺架队队长郝铎走进中铁一局建安公司泾河新城荟锦坊二期项目,开展“讲述劳模事迹传承工匠精神同心筑梦未来”主题宣讲活动。作为陕西省建设系统劳模工匠宣讲团成员,他分享了运用“郝氏作业法”5次刷新高铁铺架纪录的故事——从4小时架1孔梁到月架151孔,一次次突破“中国速度”的极限。

从退役“老兵”到筑路“新兵”,再成长为行业“领跑者”,郝铎的成长经历正是中铁一局不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大劳模工匠培育选树力度的生动缩影。

作为中国基建领域的“国家队”,中铁一局以“劳模摇篮”为底色,紧扣“技能成才、创新创效、价值创造”主线,着力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这支产业工人铁军正以“开路先锋”的昂扬姿态,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奋勇前行。

构建产改“四梁八柱”

三秦工匠、中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铁成班组班组长李贵吉常说:“技术是工人的立身之本,只有不断钻研,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从普通电力工人成长为行业佼佼者,他的职业发展之路,正是中铁一局通过制度赋能产业工人的真实写照。

中铁一局精心构建起产改“四梁八柱”,打破职业发展“天花板”,出台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意见》等20余项制度。建立“党委统筹、工会牵头、部门联动”的协同机制。党政工团联合发力,不仅加入陕西省“千企行动”,还与红豆集团共建“产改”联盟,并引入航天四院“红色工匠”培育经验,形成“政策共研、资源共享”的开放格局。

专项奖励基金的设立、技能职称双晋升通道的落地,让激励机制更有温度,也让职工更有盼头。去年,中铁一局制定“十大产业工人标兵”评选标准,并表彰首批标兵人物,让优秀产业工人成为企业明星,激发更多产业工人见贤思齐、追逐梦想。

“过去觉得干工程就是卖力气,现在技术好就能当明星。”三秦工匠、中铁一局四公司试验检验分公司总工程师王永全对此深有感触。去年,他和李贵吉一同入选中铁一局十大产业工人标兵。

五年来,中铁一局累计投入资金6500万元,用于“四季送关爱”活动,在一线项目建成510个职工心灵驿站,组织219人次劳模疗养,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融入企业发展基因。

锻造技能“硬核铁军”

2021年,在陕西省职工技能大赛工程测量员决赛中,中铁一局包揽团体前两名、个人前八名,刚参加工作仅一年就获得个人第一名的李家强走进大众视野。如今,他已成长为中铁一局五公司项目测量主管。

中铁一局落地生根的以赛促练、以匠育才“三级竞赛体系”成效显著。该体系以行业大赛为引领,以陕西省“中铁一局杯”职业技能竞赛为主体,以基层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为基础,并对竞赛中涌现的优秀产业工人给予大力表彰。持续推动劳动竞赛实现多个转变,从生产指标型向管理、科技创新型转变,从传统任务完成型向素质提升型转变,从体力型向技能型、速度型向效益型、阶段式向常态化转变。

中铁一局还依托人才发展院,高质量建设劳模工匠学院,聘任9名“产业工人导师”,持续完善学院课程设置、考核评价和经费支持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

坚持做服务劳模的“劳模”、服务工匠的“工匠”,中铁一局强化培育选树顶层设计,落实劳模工匠各项政治经济待遇,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培育先进典型成长的沃土,加大先进典型推荐评比表彰力度,确保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近5年来,中铁一局先后培育选树全国劳模2名、省部级劳模5名、中国中铁劳模21名,形成工匠人才接续传承、脱颖而出的良好局面。

打造创新“雨林生态”

立足“五小”活动,中铁一局高质量开展劳模(专家型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成功创建9家省级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中铁一局以工程项目为依托,以白芝勇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魏珍珍省级示范劳模创新工作室、郝铎中国中铁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将创新创效的触角延伸到国家重点工程施工一线、重大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前沿,通过揭榜挂帅的方式联合攻关。

工匠精神在传承中焕发更强生命力。29个劳模创新工作室串联起“三代匠心”,窦铁成“差一点都不行”的严苛、白芝勇“技能变本能”的执着、郝铎“智慧梁场”的革新,在一代代接力中不断延续。

邵宏琴带领的“向阳花班组”在郑州暴雨中,仅用21天就抢通地铁信号系统,其独创的“色谱布线法”让480万根线缆分毫不差;冯斌劳模工作室破解“盾构小转弯半径”世界难题,获全国铁路创新联盟授牌……如今,这些工作室已孵化出294项国家专利、培育106名高级技师,成为技术攻坚的“孵化器”。

近5年来,中铁一局共取得1893项国家专利、116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261项工艺工法、556项QC成果;征集合理化建议978项,评选表彰推广267项,实现显著的降本增效。6项职工技术成果亮相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充分展现出中铁一局产业工人的时代风采。

从雪域高原的世纪工程,到穿江越海的超级工程,中铁一局的产业工人铁军用钢轨编织山河经纬,以匠心筑就时代丰碑。当“开路先锋”精神遇上产改东风,这支队伍正以技能报国之志、创新破局之勇,在“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上,书写新时代劳动者的璀璨荣光。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