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本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刘海英
李兆海(左一)给社区工作人员介绍。
在西安市未央区汉城街道文景西区社区的红色教育基地,一件件红色展品、一幅幅书画作品、一段段人物故事……都在无声地讲述着那段峥嵘岁月。
7月30日,社区居民李兆海将自己从军时的军帽、领章和军用水壶等承载军旅记忆的物品,捐赠给社区红色教育基地。
“建军节就要到了,这些物件让我重温部队生活,回忆军旅故事。”李兆海看着手中的军帽陷入回忆。
本次捐赠的物品有李兆海1972年参军时配发的军用水壶一个、中国人民解放军71式军装的帽徽和领章一副、85式军装的军帽以及领章和肩章各一套。他希望这些物件能在新“阵地”上发挥更大价值,激励更多人传承红色基因。
文景西区社区负责人段源源介绍,基地以“军风润社忆峥嵘岁月续辉煌篇章”为主题,2022年开始筹建,以退伍军人风采为主题,旨在传承红色文化,激发辖区居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怀。2023年,项目经过充分调研后正式启动。其中,基地展柜由社区工作人员多处筹措而来,展品则来自居民的自愿捐赠或借展。
筹建过程中,得到了社区退役军人大力支持,组建了“‘景’神抖擞”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为基地建设出谋划策,将家中珍藏的物品拿出来分享,让红色物件“活”起来,进而讲述动人历史。
为方便居民参与,社区制定了灵活规则:居民可选择将物品捐赠给社区基地,或借展并自行决定展示时长,并可随时取回。这一贴心举措调动了居民积极性,使更多珍贵展品得以展示,丰富了教育基地内涵。
李兆海提供的展品中,不乏抗战时期的物品。谈及这些珍贵物品的来历,李兆海深情地说:“我父亲是老红军,从小我就崇拜军人。退役后,我一直保持着部队的优良作风。”他感慨道,“我爱好收藏抗战时期的物品,但是这些放在家里,只有我一个人看。现在放在展室,能让更多人参观学习,教育意义大不一样了。”
“我们周边学校众多,这个基地已成为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之一。”段源源说。各个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学习,孩子们常常被展品吸引,这些展品带他们穿越历史,感受革命先辈的艰辛与坚定。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