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工 > 一线风采
清晨7时,薄雾还未散尽,矿区供应科的铁门便传来熟悉的开锁声。赵璐将自己的包轻轻挂在库房门后,蓝工装的袖口已泛起毛边。这是她扎根矿山物资管理岗的第5个年头。 5年里,她总是不畏艰难,不惧困苦,默默无闻
本报全媒体记者 刘妍言 校内共建实验室、校外设立实习基地、按照企业需求培养学生……企业“出题”,高校“答题”,西京学院科研育才、实践促学,打通产业需求和人才供应堵点
通讯员 苏欢 工作中的李华。 “山上的山花开呀,我才到山上来,原来嘛你也是上山,看那山花看……”5月8日,在秦岭腹地的佛坪县山间,一曲动听的歌曲随着春风掠过山脊,经过岩缝间
通讯员 刘治军 5月12日,烈日高悬,国能锦界能源有限公司1号、4号机冷端优化项目工地上,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邱鹏飞头戴安全帽,身着满是汗渍的工作服,正与施工项目负责人李工仔细盘点项目进度。 他的
在火红的烧结机旁,“90后”青年吴超翔用十年光阴,从陕钢集团龙钢公司450㎡烧结机主控工到265㎡烧结机副机长,从操作台前的青涩学徒到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这位陕钢青年用汗水浇灌梦想,以实干诠释担
本报全媒体记者 董欣团队合影。5月9日,7时50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重症医学科(SICU)的走廊响起匆匆脚步声。“9床车祸患者全身多处外伤,因盆腔出血禁止翻身,注意监测腿围、双足动脉搏动等;12床
本报全媒体记者 宁黛艳工作中的朱海燕。清洗机喷淋臂飞转、灭菌器轰鸣作响、工作人员穿梭奔忙……5月9日清晨,西安市儿童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处处弥漫着紧张忙碌的气息。护士长朱海燕正在工作区域来回巡查
本报全媒体记者 胡健博团队合影。“医生快救我!我喘不上气了!”5月7日上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紧急收治了一位产后心肌病患者。起初,这位女患者神志清醒,安静地躺在病床上。然
本报全媒体记者 郝佳伟孔淑贞在讲科普课。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病院,副护士长孔淑贞以深耕细作的姿态,用专业与温度成为患者信赖的“皮肤守护者”。5月9日,记者走近孔淑贞,探访她的医者仁心
本报全媒体记者 牟影影患者送来锦旗与感谢信(左一为冯东宁)。晨光未散,西安唐城医院神经内科的走廊已响起冯东宁的脚步声。5月8日清晨,她如往常一样,提前半小时到岗,独自穿梭在病房,轻声询问患者夜间感受,将
在金钼股份矿山分公司六区,有这样一位默默耕耘的身影,他驾驶着货车穿梭于崎岖山路与车间之间,用二十余载的时光,镌刻下对岗位的执着、对企业的热爱,他就是机械修配车间的驾驶员谭军峰。 2004年,谭军峰
被病痛折磨、将生命定格在26岁的胡少杰,是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的一位优秀青年。他以生命为笔,在陕北窑洞中用脚写下近千篇古典诗词,经新华社等媒体报道后引起广泛关注。今年2月,中华诗词学会授予胡少杰“
在百米井下,瓦斯检查工被工友们称为“巷道里的安全刻度”。李鹏飞正是这样一位用脚步丈量风险的守护者。自2020年进入陕西澄合山阳煤矿公司通防队从事瓦斯检查工作以来,他始终以“分毫必较&rdqu
通讯员 刘翔 李垚 白涛 “D2719次司机,D2719次列车请关门。” 5月1日9时10分,列车长的联控话音刚落,全列车门随着“嘟嘟”的提示音齐声关闭,满载685名旅客的D2719次动车组列车从西
“接班检查煤气区域更换阀门作业,煤气报警器、应急器材,提前准备到位……”清晨的第一缕晨光照在3#高炉炉台上,安全员樊大宽像往常一样强调现场隐患排查注意事项,他语调沉稳,逻辑清晰
北风簌簌,春寒料峭。刚刚参加完由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组织的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推进培训班的安玉,又一次踏上他梦想开始的地方——中铁一局新运公司赤峰铁路公司。春风拂面,广袤的草原腹地又
凌晨2:00的110kV龙钢变电站,应急手电的亮光刺破了夜空。夜间值班安全员李鹏逐项开展例行巡视检查,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在陕钢集团龙钢公司电力保供战线,李鹏用“鸡蛋里挑骨头”的“较真&rdquo
2025年攻坚任务异常繁重,北方电子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子院”)有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检验人,他们以与电子院发展同心共进的勇气和信念、以“质量就是生命”的强烈责任感,忘我工作、
在陕钢集团龙钢公司储运中心检修工段,设备的轰鸣声与检修工具的敲击声交织成一首“钢铁交响曲”,而在交响曲背后,安全员刘建军始终将“安全第一”的理念融入每一个细节,以严谨和担当,从
通讯员 张蕾蕾工作中的赵丽。(资料图)4月10日,在陕西航空硬质合金工具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陕硬公司),一个纤瘦却挺拔的女职工凝视着检测仪器,指尖在零件间轻盈地游走。赵丽,这位拥有十五年质检经验的&ldqu
初见刘飞,是在陕钢集团龙钢公司450㎡烧结机检修现场,他中等身材,脸庞黝黑,正全神贯注地和班组成员整理皮带,带着绥德口音的大嗓门在嘈杂的现场格外响亮,作业现场每个环节都被他安排得井井有条。 从2014年
在陕西澄合山阳煤矿的深邃矿井中,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日夜奋战在黑暗的巷道里,用坚毅和汗水铸就了矿山的脊梁。他们就是陕西澄合山阳煤矿公司掘进二队,一支在煤海深处默默奉献、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先锋力量
本报全媒体记者 陈沐妍3月24日,在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306室,高级工程师刘宁正埋头于树脂生产方式的革新研究中。她身着白色工作服,眼神专注,手中仪器精准操作,一丝不苟。作为陕西省“青年拔尖人才&rdqu
本报全媒体记者 胡健博3月18日是国际社工日,西安市第四医院门诊大厅前,身着医务社会工作者马甲的韩珊正引导群众参与“筷”夹乒乓球、医疗地图等互动游戏。一位老人握着刚赢得的毛巾笑着说:“今天
在陕钢集团龙钢公司炼铁厂原料保供战线上,有这样一位默默耕耘、勇于创新的先锋人物,他自1992年11月参加工作以来,凭借对工作的无限热忱和高度的责任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原燃料保供工作,为高炉稳定生产保驾护航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