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爽
杜晨(左一)带领工友检查道岔转辙机上的道前配线。
“小田,一会儿恢复时先短接调谐单元再连接引接线,然后再去掉短接线(避免单根钢轨连接),防止损伤设备。”5月13日22时,在煤灰和沙尘交织在一起的李家湾隧道内,西安电务段黄陵电务车间黄陵南信号工区工长杜晨微眯着眼朝黄陵南信号工区职工田凯星喊道。
黄陵南站位于延安市黄陵县,是包西铁路上的四等客运站,1999年出生的杜晨带领工区14名职工,管辖着包西铁路上下行近40公里的信号设备。
在信号设备易受极端温度与风沙侵蚀影响下,同时伴随着包西线集中修施工配合任务量急剧变大,给站内高密度垂直道岔群组和超长区间信号设备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当天的天窗作业,杜晨带领工区几名职工不仅要完成配合隧道内的线路清筛任务,还要同步完成区间设备整治任务,180分钟内完成1公里线路清筛,3架信号机、3个轨道区段、3个电缆盒的设备标准化整治任务和提前探挖1.5公里、10个电缆沟的工作量。
2019年入路时,杜晨的首个实习工区便是黄陵南站,工作6年来,他曾3次在黄陵南站工作,这里不仅见证了他从知识小白到专业人才的蝶变,也见证了他从学员到工长的历练。
今年春季包西线集中修施工中,近40公里的线路清筛配合施工成了黄陵南工区最难啃的骨头,清筛范围内电缆过道密集、地下管线复杂、误损风险高;同时隧道内煤灰和沙尘交织在一起,不仅让人睁不开眼睛,每个人都有一个标志的熊猫妆。
开盒盖、对图纸、测数据……在现场防护员安全防护下,大家蹲下身子,借助头灯的光亮,进行属于电务设备的检修工作。
“天窗还有10分钟,大家都手脚麻利点!”只见他们先短接调谐单元再连接引接线,然后再去掉短接线,所有配合线路清筛施工作业流程一气呵成。
23时50分,所有测试和配合工作均已完成,大家又迅速朝着几公里外的隧道口走去。此时,鞋底与石渣的摩擦声同穿越隧道的风声在隧道内久久回响。
“黄陵南站施工量大、设备复杂、天窗时间有限,这给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不过没有困难,哪有动力嘛!”走出隧道的那一刻,夜风裹着月光扑来,杜晨轻轻弹落满身的灰尘,夜风忽而掠过,仿佛连最后一丝疲惫也温柔拂去。
责任编辑:陈沐妍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