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工 > 新闻聚焦 宝成线上兰花香——记全国劳模、八届人大代表易兰芬
2009-09-03 01:30:34来源:
分享到:
  字体:【
 1979年秋,刚满19岁的易兰芬接父亲班走进铁路,当了一名普通的桥隧工。翌年夏季,她所在的朝天桥隧工区清风峡隧道看守工刘师傅退休,热血澎湃的易兰芬毅然请命走上了隧道看守工的岗位。
    清风峡隧道全长593.5米,南距朝天车站近4公里,北紧邻205米长的铁路钢梁大桥,山高谷深,
    地势险要,过往行人繁杂,安全隐患较多。从上班的第一天起易兰芬就深感责任重大,为尽快熟悉掌握设备现状和处理突发事故应急业务,她摸索着对隧道内1048个马鞍型支撑块按轨逐一编号,每月有计划地按顺位清洗,既保持了设备的完好无损,又延长了扣件的使用寿命。职工们高兴地说:“清风峡隧道的轨距水平,我们一百个放心。”
    清风峡隧道是当地村民出入的唯一通道,每逢集日有上百人出入隧道,其中不乏学生、老人和耳目失聪的残疾人,安全隐患极大。为确保行车安全和行人人身安全,凡从洞口经过的行人,易兰芬必千叮咛、万嘱咐,教他们如何避车,确保安全。遇到老人和小孩,她总是小心翼翼地把他们护送过隧道。在她担任看守工的十几年里,从未发生过一起行人被车撞事故,被当地村民喻为“安全保护神”。
    1990年6月,一场大雨过后,清风峡隧道顶部塌垮,坍塌的落石危及行车安全。易兰芬发现险情后,在第一时间拦停列车并通知工区处理,及时防止了一起可能发生的列车颠覆事故。在担任隧道看守工的13年间,易兰芬先后发现并果断处理钢轨夹板折断24次,道床纵向裂纹、山体塌方、危石砸落线路等危及行车安全的隐患30余次。
    23岁那年,易兰芬成家了。她与丈夫分居两地,相隔上百公里。婚姻生活是幸福的,但这幸福太短暂,随着孩子的出生和父母身体渐渐衰老,沉重的生活负担让易兰芬再一次面临考验。那是1989年的初春。辛劳了一天的易兰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一阵急促的敲门声骤然响起,工长告诉她,她6岁的孩子突然窒息进了医院,家里的老人都急晕了,易兰芬连夜坐车赶回广元。“你这个妈是怎么当的?再耽搁,娃儿命都难保了!”在医院里,大夫毫不客气地责问易兰芬。原来孩子是因为感冒发烧治疗不及时,浓痰堵塞呼吸道而导致窒息。面对医生的责备,易兰芬倍感委屈,两行热泪不由自主奔涌而出,那种揪心的疼和无言的愧疚让她守在儿子床前彻夜难眠。“火车快开了,你赶紧走吧,娃儿我来管!”天刚蒙蒙亮,当了一辈子铁路家属的婆婆早早赶来医院换班,她知道留不住兰芬,铁路工作耽搁不得。此时的易兰芬真想抱起孩子,让他在自己的怀里甜甜地睡一觉。然而,深知自己工作岗位的重要性不允许她继续停留。无奈,她只好把孩子托付给婆婆,毅然回到朝天工区,换上防护服、背起工具包,精神抖擞地赶到清风峡隧道,投入到工作之中。
    易兰芬的母亲和婆婆一直体弱多病,丈夫又远在外地,家中大小事情均落在她肩上,既要伺候老人,照看孩子,又要按点上班,精心守护行车安全。有时候,遇上强降雨天气,她在工地一干就是七八天,家里大人小孩就顾不上照料,只有托付亲戚帮忙。她时常说,在别人眼里,自己是一个不孝顺的女儿,更是一个不称职的母亲。可她却是一名合格的铁路工人,一名优秀的隧道看守工。
    2000年8月,易兰芬被调到军师庙养路工区任生活管理员。虽然工作环境变了,但对工作认真负责、孜孜不倦的精神未变,她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好每一项工作。后勤管理工作琐碎、繁杂、采购辛苦,有时候别人下班都在休息,她仍在为职工的饮食忙碌着,俨然一位家庭主妇。
    今年五月,为整治设备病害,提高线路质量,确保入川大通道
    安全畅通,车间对军师庙
    管内曲线进行调边集中修
    施工,全车间一百多人集
    中到军师庙站区,吃住压
    力很大。为做好后勤保障
    工作,她克服慢车停运、嘉
    陵江涨水给交通带来的困
    难,每天徒步往返6公里
    到河对面公路将施工人员吃的大肉、蔬菜、粮油,肩挑手提到工区。回到工区,她又帮厨、送饭,连续5天下来,她的肩膀被扁担压得又红又紫,磨掉了一层皮,但她没有叫一声苦和累。
    易兰芬,犹如空谷中一朵幽雅淡芳、独具清秀的兰花,默默绽放在蜿蜒逶迤的宝成铁路上,她十几年如一日,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过来,成为平凡工作中的杰出代表。 (省总女工部)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