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工 > 新闻聚焦 艰辛的考古工作者
2012-02-08 02:24:14来源:
分享到:
  字体:【
  在陕西各处的荒郊野外,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行走在深山中、农田里、河岸边,废墟上,手持探铲和手铲,翻开曾经属于各个朝代所存在过的土地,探索发现被历史掩埋的秘密,他们就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队员。探测、画方、挖土、发掘、发现遗迹、保存文物等等,这些就是考古工作者把古代文明展现在现代人眼前的一系列工作。但是就是这一份看似简单的工作却也要付出一份不小的艰辛。1月中旬记者来到2011年下半年在西安高陵县泾河工业园区内发现的一座品字形明代家族墓园,因为这是迄今为止陕西发现的最完好的明代家族墓园,因此有着很重要的研究价值。而一支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组成的考古队也已经在这里奋战了有半年时间。发掘现场四周一片空旷,远远看去只能看到一望无际的黄土地和上面几个大小不一的杂草土堆,风从荒野上肆无忌惮刮过,十分寒冷,简直要在人脸上硬生生留下几道口子。因为在品字型墓园的外围发现了墙基以及当时修建墓门的废料,所以探测面积也就相对扩大,在品字型墓园的外围也画出了很多土方而进行挖掘,以便更准确发掘出整个墓园的实际范围。
    在新的发掘区内,有十几名考古队员正在进行发掘工作。一名考古队员正站在一个灰坑旁边对灰坑里的遗迹进行绘图,冷风吹过,她不禁冻得直跺脚,手缩到袖子里。有几个考古队员正在和当地老乡用铲子在画好的方中挖土,要将表层1米左右的土挖掉,露出明代人们生活的土表,虽说温度很低,但是在这中强度的体力活下,也大汗淋漓脱了外衣。
    就看见眼前一个考古队员蹲在一个挖好的方中,用刮铲把地下的土壤一层层的刮起来,这位张姓考古队员告诉记者:“这个土方和上个土方中都有一道相连地方,其土层硬度和颜色都和其他地方不同,很明显这个墓园的东墙基旁边有一道渠,通过这些遗迹就能更好展现这座墓园当时的构造”。说话时,她仍低着头继续手里的工作,脸在冷风中冻得通红,手上甚至能看见冻出的几道口子。说起现在从事的这份工作这么艰苦她有没有后悔时,这位考古队员抬起头笑了一下说:“干了十多年了,早都习惯了,不断有新的挖掘成果才不断有乐趣。”
    由于发掘工作要从每天的8点开始到下午5点结束,中午也是只有两小时休息时间,考古队员们都是租住在周围的民房,一来可以节省来回路上所耽误的时间,二来也可以将每天新发现的文物暂时保存在室内。由于租住的民房多是周围村民平时所不用的,因此条件也比较差,别的季节还好说,但是这冬季,别说暖气了,有的屋子甚至还透风,忙了一天回去之后喝口热水都觉得是幸福。一位姓崔的考古队员开玩笑说:“能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总比睡工地强多了”。
    这支考古队的队长王望生告诉记者:“这片墓园是从6月开始勘测,8月初正式发掘的,但是就勘测这一项内容都费了不少功夫”。在这片面积有600多亩的土地上,6月份的时候还全被杂草覆盖着,半米高的杂草在其中走路都非常困难更别说勘测了,所以当时勘测的结果不太准确,这个明代墓园并没有勘测出来。7月份的时候由于该地要进行厂房建设,整块地都推平了,考古队就和厂方商量先进行其他几块地区的厂房施工,把这块地先留出来进行探测发掘。“7月份正是西安最热的时候,空地上没有一棵树做遮挡,最后终于探测出一个位置进行挖掘,没有想到是这么重要的一个墓园,在9月30日那天墓门顶出现的那一刻,我们就发现这个墓不一般,这么久的辛苦也没白费。”王望生笑着说。
    陕西是个出了名的文物大省,有句俗话说:陕西处处是宝,一锄头下去就是个兵马俑。从公元前11世纪起,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4个王朝在这里建都,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而在“十一五”期间,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等考古发掘单位为主,对长约2814公里的各类线性工程进行了考古勘探,面积达3864万平方米,发掘古墓葬10868座,遗址434处,出土各类文物80000多件组。而就在这庞大的考古发掘数字下,全然是每一位考古工作者所付出的无限艰辛。
    本报记者王洋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