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近千名大学生走进社区车间实习
本报讯(记者张翀 实习生张心怡)“高温下,盯着水表读数的每一秒都像在蒸桑拿,但当看到居民喝上放心水时,我懂了‘责任’两个字的分量。”今年暑假,湖北铁道运输职业学院学生熊逸宇通过荆州市总工会的勤工俭学项目,在荆州水务集团实习,不仅挣到学费,还在抄表、送水的琐碎日常里读懂劳动的价值。
据悉,湖北省总工会统筹全省各级工会启动2025年暑期困难职工子女勤工俭学活动,帮助近千名困难职工家庭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车间、律所、医院,在工会搭建的“助学帮扶—实践赋能—就业援助”成长平台上收获珍贵的成长。
“每月千元补贴,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还有工会买的意外险,孩子暑假不仅能挣学费,还能学本事,我们省心了!”武汉江岸区困难职工黄女士的话,道出众多受益家庭的心声。
在湖北省总的部署下,全省各级工会将勤工俭学作为困难职工帮扶的重要抓手,变单一资金支持为多元综合赋能,不仅解决困难职工家庭的燃眉之急,更为他们的长远发展铺就道路。在今年的暑期困难职工子女勤工俭学活动中,专业性更强的岗位设计体现了工会的用心。十堰市竹山县总工会前期深入调研,根据学生专业“靶向”征集岗位,确保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在岗位中充分运用。针灸推拿专业的杜美贞在竹山县总的帮助下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实习工作。与用工单位签订协议的当天,她握紧协议激动地表示:“靠自己的力量寻找课外实践单位很难,非常感谢工会为我搭建专业对口的实践平台。”
湖北工会对困难职工家庭的帮扶薪火相传,已助力一批又一批职工子女成长成才。如今,这份温暖正悄然回流。7月31日,襄阳樊城区,勤工俭学学生小胡跟随工会干部走进金秋助学申请家庭。协助核对资料时,她轻声安慰同龄人:“别担心,工会曾这样帮过我。”从被帮扶对象到温暖传递者,角色转换间,她读懂了互助的深意:“帮助他人时,我找回了曾被温暖的感动。”
这场由湖北工会搭建的"社会实践大课堂",让学子们在真实岗位中触摸社会肌理,更让课堂上的知识,显露出沉甸甸的重量。湖北经济学院的荣佳乐在荆州荆利维律师事务所实习时,遇到了一位咨询承揽合同纠纷的大叔。交谈间,荣佳乐察觉对方虽做了准备,却因法律条文的专业性而表达不顺。看着大叔略显无措的神情,这一刻法学专业的他突然明白:“律师应该努力让法律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走进普通人的生活。”
如今,在湖北,工会勤工俭学正从暑期活动向长效机制延伸。宜都市总深化勤工俭学帮扶项目,结合金秋助学和阳光就业行动等活动,靶向解决困难职工家庭子女的实际困难,推动帮扶工作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
福建泉州:全链条帮扶启蒙学子“职业体验”
本报讯(记者李润钊 通讯员王子凡)“在职工子女暑托班勤工助学的这段经历,我从受助者转为助人者,不仅体会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更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成长与突破。”日前,参加福建省泉州市总工会举办的勤工助学活动后,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张琳(化名)说。
这背后,是泉州工会为困难学子搭建成长平台的暖心实践,也是工会推动金秋助学品牌从单纯经济帮扶向“物质+实践”双重赋能的演变。
泉州市总调研显示,以往金秋助学大多通过资金帮扶的形式帮助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完成学业,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传统的资金帮扶已经不能满足困难职工子女的文化、成长需求,越来越多职工家庭在调查中对子女职业规划与设计、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存在焦虑。为此,泉州市总拓展金秋助学品牌,以“助力学子成长成才”为目标,打造“助学帮扶、实践赋能、就业援助”全链条工会帮扶服务体系,帮助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在顺利完成学业同时提升就业能力。
正是在工会帮助下,张琳如愿当上了幼教“职业体验官”。“一开始面对孩子紧张得说不出话,现在已经能带着20多个孩子做手工,我从中找到了自信。”张琳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二次参加工会组织的勤工助学活动。从最初对着孩子们手足无措,到带着孩子们折出会跳的青蛙、剪出展翅的蝴蝶,这背后是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演练,目前张琳已经可以独立负责手工课教学和班级管理。而这份工作,为他带来近4000元的收入。
今年,泉州市总通过前期摸底调查,邀请了首批35名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岗位诉求等情况,市、县工会联系暑托班、工会驿站,帮助提供助学岗位,并按照每人每天不超过200元的标准发放岗位补贴。此外,市总要求各县区工会和用人单位及时关注学子们的工作生活,通过安排劳模导师、带徒名师与职工子女结传帮带,帮助职工子女快速适应岗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勤工助学岗位已从工会系统内的职工子女暑托班、职工服务中心、工会驿站等服务岗位向企业一线延伸。不少像张琳一样的学子走进生产车间,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观察生产流程、了解管理模式、体验企业文化。
责任编辑: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