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工运理论研究会会长 李五明
1935年10 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以后,十分重视工会组建工作。1935年底,陕西的第一个行业工会--黄河水手工人工会成立。在红军东征战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黄河水手工人工会组织水手工人,一直奋战在黄河沿线上,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在惊涛骇浪中摆渡红军将士、运送给养和枪支弹药、接送伤病人员,为保卫边区,保卫党中央,作出了巨大贡献。
水手工人奋战在黄河上。
红军东渡黄河的运输队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决定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西北执行局,11月底,在瓦窑堡,陕北省第二次各县工会工作联席会议上,全总西北执行局委员长刘少奇同志代表党中央作指示,提出在边区成立黄河水手工会的任务。会后,陕北省总工会筹委会立即向绥德、清涧、延川、延长、宜川等黄河沿岸各县工会发出通知,要求迅速查清统计黄河水手工人的数目和组织情况。
临近春节,在瓦窑堡召开了黄河水手工人代表大会,宣告成立黄河水手工会委员会。毛泽民(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办事处经济部部长)、马明方(时任陕北省苏维埃主席)到会讲话,动员水手工人积极行动起来,做好船只准备工作,为部队东征创造条件。水手工会委员会办事处设在清涧县西兴关,下设若干分会,共有会员600余人。
黄河水手工会一成立,就在东征战役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35年12月,党中央把造船和船工征调选拔的任务,交给了黄河水手工会。周恩来副主席亲自做计划和安排,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张浩同志亲临现场检查造船工作,掌握造船进度。因为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又需要保密,所以造船工地上的水手和木匠均不能回家。在当时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每位造船工人月生活费4元(当时红军干部每月的生活津贴才3角钱)。过春节时,造船工人还有白面、大肉、豆腐、粉条等陕北人的年茶饭,这些优厚待遇,极大地鼓舞了工人们的士气。至1936年2月,黄河水手工人先后造出大船20多只,还有一批小船、羊皮筏子等,提前完成了任务。船只很简单,无蓬无桅,不油不漆,用水桐木或柳木制成,大船长三丈二尺,宽丈五,小船长三丈,宽丈二三,有裂缝时只用麻绳临时填塞一下。
1936年2月20日晚上,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北起绥德的沟口、南到清涧县的河口百余里的黄河上强渡。当时,黄河天险为晋军严密封锁,勇敢的水手用简陋的木船、羊皮筏子,顶着初春溶解的、相互撞击、顺流而下的冰块和对岸敌军明碉暗堡密集火力的扫射,硬是在较短的时间里,把一万五千多红军将士安全运抵黄河东岸。
据时任陕北省总工会主任高长久回忆,“红军东渡时,周恩来副主席和博古同志在水手工人工会办事处指挥运送货物和人员。毛泽东主席当时在清涧县的袁家沟暂住等着过河,毛主席过河时,我们准备了三条船,一条船专供毛主席和少数警卫人员用,其余两条供电台和秘书处警卫排、通讯排的工作人员用。”
红军东征实际投入战斗的时间75天。在这期间,不断有伤病员、敌人俘掳要运回河西,枪支弹药补给要源源不断地运往河东。黄河水手工人日夜坚守、不断往返接送,同时,他们还组织了若干武装游击队,配合河防部队巡逻沿河岸线,防御敌人的侵袭和破坏,并延伸到河东境内开展地下工作。
红军东征以后,蒋介石十分恐慌,急调重兵十几个师进入山西围追堵截红军。我党为了团结抗日,同年4月命令东征红军回师陕北。水手工会400多名工人摆渡七天七夜,把他们又接回陕北革命根据地。在回师过程中,周恩来1936年4月15日在瓦窑堡,写给时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兵站部部长杨立三、政委李文楷的信中指示:“原在河口集中之水手工人50人除留一组看守无定河湾内之船只外,其余应全部移驻总站附近准备届时随船或步行至永和关下渡口工作,水手工会办事处望转告他们亦移至双庙河附近与总兵站工作联络为便。”“从永河关以上之水手工人、水手工会、水手游击队及一切船只统责成杨部长负全责指挥联络,水手工会要与将遣散回家的水手工人密切联络并随时可以集中。”1936年4月17日,周恩来又在给杨立三、李文楷的信中指示:“偷渡关口的技术,应该先与水手工人及保卫局人员预先商量好……关于预定渡口的选择,你自己应该派人到延水关、清水关之间带着延水的水手工人去选择。”“水手工人,除原有之60人留一组在无定河看管船只外,其余50人应全部随船下驶。你必须向水手工会说好,除这50人及与到延水、清水之30人外,还应临时集中70人,限18日到你处,以便当晚随你到新渡口应用。”
从这些信件中可以看出,黄河水手工会的工人们在看管船只、渡口选择、偷渡技术、驾驶船只等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立下了汗马功劳。
八年抗战黄河天险上的主力军
抗战时期,黄河水手工人是河防防线上,协同八路军抗击日本侵略者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1943年10月3日,《解放日报》记者邹文宣在《记黄河水手工人》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黄河水手工人的战斗和生活。文章中称他们是“两种战士”,即既能驾驶渡船,又能打仗。“在八路军帮助之下,他们已经武装起来,不仅编制整齐(成立了水手工人自卫军)、纪律严明,而且还使用铁斧和手榴弹等作战武器,直接参加战斗。”“因为这些水手工人协同八路军固守河防,山西和陕西虽然只隔一道黄河,敌人始终无法渡河进攻,保卫了陕甘宁边区,保卫了西北。”“他们还有自己的水手工会,工会中有主任、文书等工作人员,都是他们自己选出的。”同时在这篇文章中,还叙述了黄河水手工人英勇战斗的一些细节,称“工人们身体都非常健壮,熟习水性,无论大风、大雨、大浪或黑夜,他们都能游泳。会踩水浪的,还能在头上顶着东西的同时,手上再抱一个娃娃,一般水手工人都会一套激流中抢救他人的技术”。
1940年3月9日,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机关刊物《中国工人》杂志刊载《凉水岩黄河边水手成立工会开展工作》一文报道:“凉水岩黄河边水手工人(包括木匠、铁匠、石匠等),大多数是经过雪山草地的长征英雄,他们虽是来自四川、江西、安徽等不同省份,但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他们担任了主要的军运工作,近因日寇的进攻及顽固分子的捣乱,减少了行船的次数,他们乃利用空闲时间,加紧修理船只,开荒生产,努力学习。职工实习团派人帮助他们建立了工会组织,在三月九日举行成立大会,并选出潘吉春(主任)、季干成、张邦放、何芝武、龙有得等为工会委员。”从这个水手工会工人的构成看,大部分认是长征过来的红军将士并非当地人,也说明了黄河这一道天然屏障在抗战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当时的凉水岩是黄河上的一个渡口,是防御山西方向的重点防区,驻军防守,同时也有水手工人的密切配合。延长县罗子山乡的马头关黄河渡口,当时也是抗日前沿阵地。据《中国工人》1940年5月1日记载:“马头关黄河渡口的水手,都是过去红军东渡时参加撑船的,因此,他们对革命坚决,斗争性坚强,对工作积极负责,往往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之下,冒了危险去完成光荣的任务——运输军队军需。”“河面宽阔,水流湍急,平时每天要渡过三四次,已很不容易,一到冬季,满河冰块,阻塞船行,往往要下河拉船,但他们为了打日本,不论怎样寒冷都不怕,保持了两岸的经常交通。”
送党中央东渡黄河的好船工
解放战争时期,黄河水手工人组成游击队,一手撑船,一手拿枪,日夜摆渡部队,摆渡枪炮弹药,转送伤病员到后方,搬运各种战时物资到前线,押送被俘的敌人官兵回解放区。在摆渡过程中,有不少人英勇牺牲或者负伤,一些船只被打翻,但他们毫不畏惧,勇敢地坚守在摆渡岗位。
1947年8月,党中央转战陕北期间,陕甘宁边区总工会派人到黄河沿岸组织黄河水手工人,把后方机关、学校和伤病员及其他非战斗人员转移到河东去。从佳县大会坪到延川县延水关七百华里的黄河线上,700多名水手工人不分昼夜地抢时间转运人员和物资,当最后一船已装好物资待发时,敌人到了,疯狂地开枪打炮,水手工人冒着弹雨划船,终于把全部人员和物资运到东岸。水手工人张候本、王区回光荣牺牲。为此,8月12日,毛泽东同志亲自会见了桃花渡的水手工人,并留下了珍贵的合影。
1948年3月,中央机关东渡黄河迁往华北。为了确保渡河万无一失,黄河水手工会同河东岸山西高家塔的水手工会,挑选了十几只好船和数十名船工,进行了反复演练和精心安排。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和中央机关工作人员,在吴堡县川口村南的园则塔渡口登船,水手指导员薛海玉亲自摆船。毛泽东一上船就被他认出来了,但重任和使命让他控制住了激动。他认真指挥船工撑好船,仅用了20分钟,就把毛泽东等中央首长平稳渡过了黄河,到了山西临县高家塔滩头。过河后,毛泽东向水手工人挥手致谢,驻足回望河西,饱含深情地说:“陕北是个好地方!”
1949年5月1日,由陕甘宁边区总工会发起,邀请晋东南总工会、晋西北总工会、兵工部总工会在延安召开西北工会代表会议,至此,陕甘宁边区总工会完成其光荣使命,其下属的黄河水手工人工会分别按属地划归所在县总工会领导,黄河水手工会的工人回到了各自的家乡,投入到新的生产和建设中。
1940年2月9日,邓发(时任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在延安“二·七”大罢工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讲道:“中国共产党是从职工运动起家立业的,中共与职工的关系是心血关系。”这两句话深刻地表述了中国工人阶级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黄河水手工人工会是在那个特殊岁月的一个特殊工会组织,英雄的黄河水手工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在那个特殊的岗位上,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不怕牺牲,英勇奉献,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保卫黄河、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作出了卓越贡献。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