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权益 > 以案说法
法院判定用人单位与派遣机构承担连带责任 叶小钟 李磊 潘玲娜 严禁 新华社发 王鹏 作 用人单位让劳动者与其指定的劳务派遣机构轮流签订劳动合同,再派遣回用人单位工作,劳动关系该如何认定? 笔者
仲梦樵 李梦莲 2021年8月,小李入职某电力公司,双方签订了自2021年9月1日起至2022年8月31日止的劳动合同。2022年6月1日,双方又签订一份工作期限为一年的“劳务合同”。2023年10月25日,公司向小
法院:其参与了运输业务的全过程且未向承运人披露实际托运人,应被认定为托运人,应支付运费 人民法院报讯(周航 王子佩)货物运输行业的托运人、中介人、承运人职责各不相同,在审判实践中,法院如何判断提供信
江鸿 当“强制加班”的讨论尚未降温,“赶人下班”的政策已在部分企业悄然落地。看似是对加班文化的纠偏,实则为“隐性加班”的滋生提供了温床——未经审批的加班不
倪弋 小童是某明星团体成员A的“粉丝”。阿伟是A应援团队的负责人之一,在线上某平台注册经营店铺,出售A的“周边物品”。但出售价格却明显虚高,阿伟将店铺经营所得用来给A进行应援、打
徐伟伦 孙玥高岳 作打开社交平台,有人晒出AI生成的古风写真,有人用“一键换脸”制作军警变装视频,甚至有人将经典影视片段里的主角换成自己——如今,AI换脸技术已走进普通人的生活,成为不
彭波笔者从日前召开的全国地方立法工作座谈会上获悉:截至目前,我国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已达1.4万余件。其中,自2015年修改立法法,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以来,新制定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超过5000件。这些地方
法院判决厘清“劳动合同”与“代理合同”的区别,支持劳动者维护合法权益 庞慧敏 蒋少萱 “希望其他劳动者不要再像我一样吃亏,把本来很简单的一个劳动关系变成了这么复杂的一个
李华平 李轶捷 廖某于2012年5月17日进入上海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担任项目经理。2020年6月1日双方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每月税前工资为15000元。 2023年10月31日廖某因擅自离岗被公司警告处分一次;后因
法院:不具有劳动法律意义上的组织、经济、人格等从属性,不构成劳动关系 人民法院报讯(记者 蔡蕾 通讯员 张森)在直播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有不少人选择了网络主播这一新兴职业。然而在这看似光鲜亮丽的背后,
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多人都遇到过或见到过因为一些小争执小纠纷,甚至不当言行而触发治安违法的事情。而由此所受到的治安违法处罚,往往会给当事人留下“难以磨灭”的所谓“案底”。来自公安系统
魏雨田 王淑娟今年以来,社会上出现一种以“试岗”为名的求职“杀猪盘”骗局。不法分子精准锁定求职人群,诱导求职者一步步落入转账陷阱,涉案金额从数百元到几十万元不等。这场骗局的特别之处
张雪泓 黄硕史先生曾受聘为某科技公司担任直播讲师,离职后因入职其他公司售卖养生知识课程,被某科技公司起诉违反竞业限制并索赔175万余元。近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史先生不属于适用竞业限制
陈曦“有假难休” 新华社发 徐骏 作2021年8月,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明确,国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父母育儿假。此后,全国大部分省份陆续据此出台地方性法规,在子女满3周岁之前,给予夫妻双方每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王晶玥用批量弹幕构筑话术陷阱,雇佣“职业水军”伪造减肥奇迹,假借“过来人”身份吸引消费者上当受骗。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对属地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出10万元罚单,成
本报记者 陈丹丹阅读提示从化解涉外贸易纠纷的“洋娘舅”调解团,到扎根市场、园区的联勤警务站,再到专业助企的经侦义警……浙江公安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构建起矛盾就地化
张雪泓 悬疑剧《目之所及》于近日热播。疑点重重的盲人按摩师、痛失女儿的可怜母亲、追查案件多年的女刑警,三人因一起凶杀案紧密缠绕,而随着警方的深入调查,剧情又不断反转。除了悬疑,《目之所及》还涉及
法院:应以双方明确约定的“全部且唯一合同”为履行依据 蔡蕾 李昕 周欣然 消费者购车时与商家前后签订多份购车合同,导致实际权益缩水。近日,湖北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汽车
张美欣 袁秋林 退休后和人力资源公司签订临时工劳动合同,但在工作期间猝死,家属以工作时间过长为由要求赔偿,能否得到支持?近日,吉林省白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了这样一起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案。 20
李桂杰 “线上申报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以下简称‘新职伤’)保险后,很快报销了所有医药费。”货拉拉面包车司机杨东东在山东省德州市工作,7月中旬的一天,他接了一个有搬运需求的订单
王辉 车主将自家汽车停放在停车场内。当晚,七级大风将开发商设置在附近的铁皮围挡连同钢管支架卷起,将停车场内多辆汽车砸坏。是“天灾”,还是“人祸”?谁该为此次事故担责?近日,北京
  据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每一分都关乎民生福祉与医保制度可持续发展。今年以来,国家医保局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
近日,一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出的一则公司通告显示,广东东莞一公司针对“员工私自不加班”的行为罚款100元。不加班就罚钱,合理吗?事件回顾9月5日,一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出一则通告并表示,“不加班就罚
中新网北京9月8日电(记者 高萌)9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8件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其中,“变身漫画特效”不正当竞争纠纷案涉及人工智能行业,体现了人工智能模型结构和参数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
中新网北京9月8日电(记者 高萌)9月8日至12日是2025年中国公平竞争政策宣传周。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8件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 最高法介绍,此次发布的8件典型案例,涉及仿冒混淆、侵害技术秘密、商业诋毁、网络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2651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250004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