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评论员 李靖
今天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开展以“弘扬‘三个精神’ 守护人民健康——致敬新时代医师”为主题的先进典型宣传活动。本次活动以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表彰的医师群体为主体,兼顾典型性和辨识度,从中选取了21位医师,大力宣传他们的崇高品格和先进事迹。
他们有的就职于全国闻名的三甲医院,有的扎根社区卫生一线。虽然医疗机构类型、专业方向不同,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职业追求。
医德为先,不仅是他们恪守的职业准则,更是他们坚守的人生信条。唐波医师在接手麻风病防治工作后,与病人“同餐共劳”,下决心“要帮他们活得有尊严”;李红梅医师经常告诉科里的医护人员,“不能只见疾病,不见病人的痛苦;不能只有技术救助,而忽视心灵慰藉。”诊疗绝不是冷冰冰的医学技术施展,而是怀揣悲悯之心,常思救人之道,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用“医者仁心”让救治过程更有温度。
医术为基,不仅是他们在专业领域的立足之本,更是他们创新突破的坚实基础。周平红医师领衔的内镜微创“中山标准”被纳入欧美消化内镜学会等制定的20部国际指南,推动学科跻身国际领先行列;魏文斌医师开创了局部切除治疗眼内肿瘤的先河,保眼率达80%以上,改变了既往眼内恶性肿瘤必摘眼球的定律。医术往往决定着治病救人能力的上限,只有在学术上不断攀登、在技艺上不断精进,才能帮助到更多人,给更多患者和他们的家庭带去希望。
信念为魂,不仅是他们立志从医的初心所在,更是数十载职业淬炼后依然坚守的精神源泉。在心脏外科临床一线奋斗三十余年,姜楠医师坚定表示:“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还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当医生”;在神经外科临床一线工作二十多年,程杨玉医师深情坦言:“医学的核心目的是促进和守护百姓健康,为了这个目标,我会坚定地一直走下去。”学医难,行医更难。不畏难、不退缩,数十年如一日,不是因为他们异于常人,而是他们始终能坚守初心,让“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成为前行的动力。
宣传先进医师的崇高品格和先进事迹,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树立标杆,是为了让他们在工作中找到比学赶超的方向——恪守医德医风医道,修医德、行仁术,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
致敬人民健康的守护者,他们的坚守与付出感动中国。期待他们的榜样之光照亮更多人,带动更多人共同推动我国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共同书写中国医师大医精诚、践行使命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