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二百多万年前,地球气候骤然变冷,古猿被迫走出深山,来到相对温暖的山外生活。其中,一群古猿从秦岭深处来到华山脚下。
从山里到山外,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为了采摘地上植物的果实等裹腹,同时也为了观察周围环境以防范天敌,古猿不得不学习直立行走并开始用上肢劳动,从而使身体结构发生变化,大脑不断进化。
为躲避猛兽的袭击,古猿学会使用石头等简单工具在树上“构木为巢”,成为“有巢氏”—猿人。后来,猿人又进一步学会钻木取火,开始熟食,成为“燧人氏”—智人。
到了距今一万年左右,生活在华山脚下的智人已经进化为体质形态和现代人基本一致的新人,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阶段,名字叫作女娲族。
在长期的采摘活动中,女娲族发现植物果实掉在地上可以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经过多次实践,学会了人工种植野生植物,创始了原始农业,开始定居生活。同时,对于不仅漂亮好看而且能长出可供族人食用的果实的花,女娲族产生了一种原始的崇拜,把花作为自己族群的图腾,称自己为花族。
有一天,花族惊奇地发现秦岭山脉中有一座山头特别像一朵洁白的花,于是,他们便把这座山叫作花山(古时花和华是同一个字,写作“華”,花族就是华族,花山就是华山)。
在婚姻上,华族实行的是本群同辈之间婚配的族内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近亲繁殖的弊端日益凸显,后代退化、返祖、呆傻等情况越来越严重。
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本族女子和外族男子偷生的后代智力和体质明显优于族内婚所生子女,华族勇敢地打破历史的窠臼,接纳了外族男子到本族“走婚”这一婚姻形式。同时,鼓励本族男子走进外族,与外族女子通婚。
接近于优生学的走婚制,使族人素质出现了重生般的提升。同时,凭借先进的婚姻制度和先进的原始农业技术,华族以其强大的融合力将周围的外族不断改造成新的女娲族,最终使中华大地上的人们成为拥有共同血缘、同宗同源的同胞。这就是“女娲抟泥造人”传说的源泉。女娲族因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华山成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一)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历史进入了距今四五千年前的尧帝时期。
有一年,尧来华山巡游,被华山人看到了。有幸遇到当今天子,华山人激动地大喊:“圣上,您好,求上天让您长寿。” 尧说:“你可千万别这么说。”华山人又说:“求上天让您富有。”尧说:“不敢不敢。”华山人又说:“那么,求上天让您子孙兴旺。”尧摆摆手:“最好不要那样。”
三次祝福,三次被拒,华山人有些想不通,便问:“长寿、富有、人丁兴旺,这是大家共同的梦想和期盼,而您却不这样想,为什么呢?”尧说:“子孙多了就会滋生争权夺利的悲剧,想想就让人恐惧;财富多了就会诱发非分之想,招灾惹祸;寿命太长就会成为后人的障碍和羁绊,让人嫌弃怨恨,使自己蒙受羞辱。这三种情形对修养品德全无益处,所以我才拒绝了你的好意。”
听了尧的话,华山人很不以为然:“原以为你是个大圣人,没想到不过一介君子而已。天生万民的同时也赋予每个人劳动的天职。子孙越多,创造的财富也就越多,你有什么可担心的?财富再多,只要使大家公平分享,而不是被当权者据为私有,又能发生什么大的事情?只要全心全意为大家谋福利,即便活到千岁,也会深受爱戴,又哪里会有受辱之说?”
华山人说完就走,尧在后头追着说:“你说的很有道理,我还有话要问,请留步。”华山人说:“该说的我都说完了,恕不奉陪,告辞。”说完,扬长而去。
(二)
在华山玉泉院西边的朝元洞旁,有一个古长城遗址,古长城是春秋时期的魏国修建的。
周人灭商后,为了统治被其占领的广大地区,实行分封制,把王室子弟或其他贵族派遣到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诸侯国,统治地方,拱卫王室。后来,周王室衰落,失去了对诸侯国的控制能力,诸侯国之间便开始了连绵不断的争霸战争。到了战国时期,形成了以齐、楚、燕、韩、赵、魏、秦为代表的“战国七雄”。
当时,齐国在东边,秦国在西边,楚国在南边,赵国和燕国在北边,中间是魏国和韩国。其中,魏国和西边的秦国有较长的边界。
公元前385年,秦献公执政后,进行了一些改革,国势渐强。公元前361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改革,使秦国很快富强起来。
面对日益强盛、虎视眈眈的西邻,为了阻挡秦国的侵扰,魏国于公元前358年至前351年修筑了南起华山朝元洞、北止韩城黄河岸边的长城。
然而,魏长城并没有阻挡住秦国征战的步伐。公元前354年,秦夺取魏城少梁;公元前352年,秦攻魏河东,取安邑(今山西夏县);公元前351年,秦攻魏固阳;公元前340年,秦大破魏军,俘公子卯,魏势渐衰;公元前332年,魏惠王将紧邻长城的阴晋邑献给秦国以求和,秦改阴晋为宁秦县;公元前225年,秦国灭魏。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三)
拔地而起,神奇峻秀,像花、像屏、像元宝一样的华山,始终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吸引着人们争相朝拜。
从华山峪迤逦南行,走着走着,一道绝壁挡住了去路。正前方,一面直上直下、像擎天柱一样的峭壁直插云霄,而人就站在柱子的根部。扭头向东,东边全是悬崖,要想上去,比登天还难;移目向西,西边是一面山坡,虽然陡峭,但尚可攀缘。于是,朝拜者转身向西,希望能从西面的山坡迂回到华山极顶。
好不容易爬上坡顶,朝拜者这才发现,坡顶只及“擎天柱”的腰部,距“柱”顶还有很远一段距离。
虽然到不了极顶,但这里已经是离极顶最近的地方,华山主峰清晰可见,似乎就在眼前。于是,人们便在这里的一块平地上遥拜华山……后来,不愿为秦始皇陪葬的秦宫宫女玉姜逃到这里,每日朝拜北斗,听说最终得道成仙,于是,人们便把这里叫作北斗坪。
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人看到东面的悬崖上有山羊攀爬的身影,循着山羊的踪迹,经千尺幢、过百尺峡、攀老君犁沟……人们辗转找到了通向华山之巅的道路。
(四)
在南峰的南天门外有朝元洞,朝元洞下有长空栈道。朝元洞和长空栈道都是道士贺志真凿刻的。
贺志真,号元希,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丙子年(1276),自甘肃西部,不远千里,一杖一钵来到华山,在玉泉院西依山劈荆结庐而居。尽管他把居住之所命名为全真观,意在振兴道教全真派,终因观宇简陋,身单力孤而难以如愿。于是,石匠出身的贺志真便弃观走进华山,开始了劈山凿洞的大业。
几十年间,贺志真餐霞饮露,沿华山峪一路往上,凿洞七十有余,使来华山修行的道友有了安身之所。
贺志真因凿洞声名大震,与他有关而且带有神话色彩的传闻不胫而走,慕名投师修道者蜂拥而至,达官贵胄前来拜访者络绎不绝。为躲避烦扰,贺志真便栖身于自己开凿的朝元洞或长空栈道尽处的石室中,静心修炼。
见不到贺志真,人们便到他当初在玉泉院西边修道的地方朝拜,把这里当成了朝元洞的下院,因此这里也被叫作朝元洞。
(五)
林则徐也来过华山,是在被贬新疆途中来的。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加紧向我国走私鸦片,牟取暴利。到了道光年间,鸦片泛滥,成为国家大患。
1838年12月,道光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到任后,林则徐查缴鸦片二万余箱,并于虎门海口尽数销毁,打击了英国鸦片走私贩的嚣张气焰,阻遏了英国侵略中国的阴谋。
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不甘心失败,以林则徐销烟为借口,1840年6月派出远征军侵华,鸦片战争爆发。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逐渐对中国不利。眼见英舰迫近,道光开始动摇,将林则徐革职,充军新疆伊犁,并派人与英军议和。
道光二十二年(1842)四月,林则徐在去新疆途中游览华山并赋《游华山诗》。
林则徐被贬后不久,清政府和英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从此,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六)
《华山志》大事记记载:“1936年10月24—26日,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游览华山。张学良、杨虎城……等人作陪。”
蒋介石上华山,是为督战而来。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蒋介石急令时任西北“剿匪”代总司令的张学良趁红军立足未稳,一举歼灭。
然而,对于张学良来说,与围剿红军比起来,为抗日牺牲更有价值。自1931年“九一八”丢弃东北以来,国仇家恨,使他“抗击日寇、收复失地”的愿望与日俱增。
鲸吞东北三省之后,日寇又威逼关内,狼子野心暴露无遗。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国内反对内战、主张枪口一致对外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而蒋介石却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死心塌地“剿共”。在这种情况下,张学良和西北军杨虎城商定了“退出内战、联合抗日”的方针,并和我党秘密达成停战协议。
察觉东北军和西北军有异常动向,在调嫡系部队到豫陕一带布防的同时,1936年10月,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亲赴西安督战。为掩人耳目,蒋为督战之行冠以庆贺五十大寿之名,并在重阳节这天上华山登高望远。47天后,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
(七)
西峰翠云宫曾经是国民党陕西保安第六旅的司令部。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维护自己的独裁统治,蒋介石对我根据地和边区发动了进攻。经过三年战斗,我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
1949年,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的率领下,发动解放大西北的强大攻势,胡宗南率部南逃,盘踞在华山脚下的敌陕西保安第六旅旅长韩子佩携残部逃上华山,妄图凭借华山天险顽抗到底。
发现硬攻对我不利,解放军遂派员侦察。在当地百姓的引领下,侦察战士绕小道,过天险,打破“自古华山一条路”的传说,如神兵天降,登上并控制北峰,使敌军成为“瓮中之鳖”。在我军强大的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下,华山宣告解放。
(八)
1950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彭德怀来到华山。
看着眼前奇险峻秀的景色,回忆起解放西北战役,彭总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忍不住对身边的同行人员说:“在这里拍一部反映攻克华山的电影多好啊!”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智取华山》。
离开华山后不久,1950年10月,彭总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带领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在志愿军英勇抗击之下,经过著名的五次战役,粉碎了美军对朝鲜北部的进攻。1953年7月27日,号称世界第一强国、傲慢不可一世的美国人不得不“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彭德怀司令员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
一座太华山,一部华夏史。(秦永毅)
责任编辑:陈沐妍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