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臧平立先生是一位奇人。认识臧平立之前,他的名字早已如雷贯耳,可谓报刊有名,电台有声,电视有形,网络有影,几乎是无处不在,随处可觅。可见其影响力非同一般。那时候,他是作为一个医生的形象,植根于社会,植根
□李亚军 从小就听珍宝岛战役的故事,中学时赶上了对越反击战,高考后很自然地选择了从军入伍。前年8月,在黑龙江兴凯湖湖边遇到了雨天,等了几天仍不见雨停,决定冒雨拜访珍宝岛。 兴凯湖上风高浪急,和大
十几年前,从黄土塬边到未名湖畔的路是怎样走过去的,连我也感到懵懂。小城镇里的孩子见识少,十年寒窗的最大目标无非是随便考所学校,找碗饭吃。从县城考试回来,丁丽君老师鼓励我志愿填北京大学,我一点把握也
镜子是每个人生活里不可缺少的物品。一面光洁平整的镜子,拿在手中,可以照出姣好的面容,也可以照出脸上的微瑕。于我,镜子则照出肩上的责任和使命,成为时时自省的朋友。 有人说,四十岁以后,你的一切都在
清盛、清迈和清莱,是泰国北部的三个地名,这一次前往金三角地区探秘,倒是都曾经去过,但它们在泰国的行政架构中分别处于什么级别,我却是两眼一抹黑,直到结束旅行,回到西安上网查询,才多少明白了一点儿。
沐浴在晨光下的楼群,耸立着电机声、鸣笛声开启着都市大合唱的前奏回响在街角闹市的每一个角落 汗水、灰尘弥漫着双眼穿梭转换于各个高楼大厦满身污垢贴身的外衣,那么自然时尚豪爽的笑声穿透了装着白米饭的大瓷碗 霓
盛夏的西安俨然成了一个“小火炉”,太阳无情地炙烤着这个十三朝古都,晒得没有几个人有勇气仰头看那火辣辣的太阳。四处都泛着刺眼的白光,水泥马路上涌的热浪袭来,似乎要把人卷走。 但是,如果你
兴冲冲地给山子打电话,说最近有一次去外地景区采风的机会,并且采风中会见到一些大作家,问山子去不去。没想到山子犹豫了二三秒说:“不去。”这让我大为意外,觉得怪怪的。问山子在哪里,他说在山上。问他在山上干什么,山子说采药。我有些懵了。
鄠邑作家王仲斌(笔名坤乾)日前出版的《穷庐残月》是一部以鄠邑北街人、清代关学大儒王心敬(丰川)为题材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绵延数千年的中国历史,儒学是中华灿烂文化文明的一个重要载体,是社会精英阶层的精神
朱百强短篇小说《北京女人》是一篇富有年代气息和行业特质的作品。读完之后,仿佛品鉴着一壶老酒,香醇而浓烈的感觉让人欲罢不能。读者会在不经意间跟随作家的笔触,穿越到20世纪80年代的那段岁月和那座矿山,还有那
富平籍作家李印功将他的长篇小说《野女镇》放在微信朋友圈,也私信发我,每日两章三章,仿若民间说书人,并不一口气说完,也没法一口气说完,说一段停一下,在听众听得正带劲时打住,“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
这是关于书的一些往事。(一)阿婆的书摊我出生成长于秦巴山脉间的小山城,山路曲曲弯弯,一条东流的汉江贯穿了主城区,四面环山的地形把这座城割据得小而又小。小城小,人也少,能买书借书的地儿也少,偏因母亲喜爱
人的内心世界又被唤作心田,想一想,真是妙哉!心田,让人很自然联想到田地。田有旱田,又有水田,还有梯田;地有平地,又有坡地,还有山地。广袤的,一望无垠;狭小的,一席之地也是地。田地有肥沃的,也有贫瘠的,
家门外有个铁皮遮雨棚。去年的一天,我忽然发现,遮雨棚下竟然有了一窝马蜂。开始蜂窝也不过鹌鹑蛋那么大,我就没有在意,还心怀怜悯,觉得马蜂也是些小小的生命,不忍伤害。可过了两三天,那蜂窝竟变成小拳头大小了
老三在城墙根摆了个卦摊。一天,来了一个骑摩托车的汉子,在卦摊前等人。老三对那人左看右看,故作惊讶地道:“哟,这位先生,从面相上看,您应该是大富大贵之人,只是……今冬明春,您有一关,如不
一为了方便居民健身,社区筹措资金在小区铺了一条鹅卵石道。于是,踩鹅卵石成了小区居民最便捷、最喜欢的健身方式。每天吃过晚饭,她就拉着他去踩鹅卵石。光着脚、牵着手走在鹅卵石道上,一边说着总也说不完的悄悄话
有位朋友,十分符合人们心中的君子风范:形体精瘦,容颜多年不变;衣着虽非名牌却很是讲究;与人相处,谦恭礼让,处处照顾他人的情绪;极具才情,写得好文章,信手一挥的书法常被人争抢。除此之外,他对诗歌、小说乃
傍晚时分,小区的广场就聚满了人。闷热的夏天,也只有这个时候才惬意一些。人们似乎要把白天没有发挥的精力,在凉爽的夜空下全部释放。我喜欢戴着耳机听书,环着广场快步行走。既增长见识,又锻炼身体。往往三圈下来
天热烦躁的时候,适宜想些古意悠然的词语。“幽居”自是要算上一个。“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这里的幽居有太多的伤感和无奈,人世寒凉,唯有山川草木可以取暖。过
子午峪中桥上桥。在八百里秦川东部的渭南与华县(今华州区)交界处,有一条从秦岭发源的河流叫赤水河,向北滚滚流去,最后注入渭河。据两县县志记载:此河是古长安至潼关一线仅次于灞河的第二条较大的河流。过去,这
众所周知,陕西人爱吃面,更讲究做面的方法,不论关中、东府,还是陕南、陕北,对面食都有一套独特的做法和认知。所以你看到陕西大街上的面馆比较多。在2014年播出的《舌尖II》,这部美食纪录片更是评价陕西是面食王
位于西安钟楼之东的东大街,因其历史积淀深厚、名店名品云集、经营品类齐全、人流物流集中,成为西安乃至西北地区最繁华的商业街,素有“西北第一金街”之称,更被誉为“文明第一街”。在唐朝,
□光年 许久没有了你的消息我查看了近一年的朋友圈也没有找到你的只字片言 打给你的电话已无法接通烦人的嗡嗡声震撼着我的耳膜 阳光恣意地从窗户泻进房间微风送来你的痕迹我看见你的笑脸,若隐若现 如果还有明天你会
□春草 今夏奇异早高温,伏天爽舒润众人。世间正道是沧桑,秉嘱承训涤征尘。
太白纪行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