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诗村 夏天的风吹走了那只洁白的蝴蝶从此,这地方就没了美丽 失去了蝴蝶心中的花园就失去了梦想风吹着太阳的火焰美丽和梦想都没了踪影
□森林 (一)雪封终南分水岭,青松竹影翳山径。冰雕草甸网红树,唯余莽莽飞玉龙。 (二)分水岭高矗云空,草甸铺雪银辉映。未睹遍山杜鹃红,但闻竹风流泉声。
□李永明居住汉江边,养成看水观云的习惯,每逢早晨或夜晚徒步锻炼时,总要从江南走到江北,沿途与汉江相伴,心里惬意舒坦。江水暴涨时,水由绿变黄,浊浪翻滚,看水的人都在江边聚集,我自然是其中之一。在汉江观云
□徐志刚在西安踏青很方便,不仅方便,还有很多选择。先不说城里有诸多的公园绿地,南边的秦岭和北边的渭河,又藏有多少个踏青的妙处,让一个土生土长的老西安,讲上三天三夜也未必说得完。“梨花风起正清明,游
□舒添宇布谷声声,端午节姗姗而来。随风翻卷的麦浪,在夏风和骄阳中渐渐变得金黄,麦香弥漫。又见端午,绵延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往昔。正值小麦夏收,是地道的忙季,过节反倒成了其次。即便如此,辛苦劳作的人们也想
□伏萍屈原 以他的方式爱着自己的国而他的国 却以不可逆转的谬误终是回不了头合纵连横 利弊交织各股势力蓄意较量成败得失拧成了绳 国大天安 抵不住奸臣乱纲王土肥沃 经不起凶饥妖孽打洞筑巢屈原的国啊 已是千
□罗裳临水人洁,读诗心香。端午,独坐河畔,展卷而读。像一尾寂静的鱼,我沿诗歌溯流而上,抵达楚地那方诗性的水域,靠近那颗孤独而高洁的灵魂。在时光的彼岸,浪迹草泽的屈原披发行吟,得知秦军攻破楚国京城郢都,
念 想
近日,陕西作家赵默冰所著《走向中央帝国》(上下册)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走向中央帝国》共计60余万字,创作历时5年,数易其稿,堪称心血之结晶、智慧之精品。作者站位高远,放眼数千年历史空间,立足华
安黎与我是同乡、前同事,年长我两岁。从知道安黎的名字算起,亦师亦友三十余载。盘点和他的交往,可概括为两个字:温暖。这大概与他的家庭出身和年少时遭受不公平的待遇有关。安黎年少家贫少友,成年却交友宽泛,形
□朱德康春光明媚的午后,我拿着书穿梭在郊外的草坪,不小心书掉在地上,当我蹲下身子去捡的时候,发现这绿郁浓密的杂草下面竟藏着惹眼的各色小花。我忍不住用手拨开草细看,满满一层一层的小花,白的、红的、紫的,
□刘兵同事老邱在沿街处开了个烟酒副食店,平常生意做得不温不火,只能说勉强维持。谁知,开年后,旁边那处大型商居楼终于开工了。据说要盖到三十层,工期预计两年。自从大型施工设备进场后,又招来百来号中青年建筑
□田家声一连几天,我和妻被一只小小的老鼠骚扰得无可奈何。那是一只约有三四寸长的小鼠,尾巴细得像母亲纳鞋底的麻绳儿。别看这家伙小不丁点,可折腾起来劲儿够大,且没完没了。夜里我们刚刚熄灯睡觉,它便蠢蠢欲动
□宋红莲祁嫂有一句口头禅,她挺喜欢说“差不多就行了”。祁嫂没念过书,只认得自己的名字和几个阿拉伯数字。她领取农村田亩补助能签字,却不能看合同,只能请信得过的人帮她看。她能算账,但都是算的&ldq
□韩景波从街上回家的一段乡间路,等车得一个多小时,不如走回去。天热,走不到一二里路我就汗流浃背,有些后悔,回头看有没有车经过可以捎我一程。远远就看见有辆白色轿车开过来,还没等我伸手挡车,车就停到我面前
□卢文娟多年前,两棵槐树被村庄淹没。若干年后,在太阳升起的地方,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嫩芽破土而出。那一年,村里重新规划庄基,空旷的场院一夜之间堆满了摞得整齐的红砖。孩子们没了玩耍的空地,直接钻在砖堆之间
一抺流云,一点一画
变脸与数控机床
清代“桐城派”鼻祖方苞在《乔紫渊诗序》里回忆说:“年二十,客游京师,偶为律诗二首。”数日,泾阳刘陂千忽相视而嘻曰:“吾有所见子诗。信子之云乎:‘艺未成而襮之,后自悔焉而莫
苍耳崖是核桃坝河和苍耳崖河的交汇点,两河汇流聚成华阳东河,折向南流,20余公里就到了华阳古镇。这里是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海拔800至3071米,总面积3万公顷
三维图像复原后的古灞桥。古城西安东郊有一座跨越千年的石桥,因架在灞河之上,故称为灞桥。灞河原称滋水,春秋战国时的秦穆公为彰显霸业,将滋水改为灞水,并修了桥,这便是早期的灞桥。当年,秦始皇率军征战,大都
成宝华 摄
□耿峻平槐树是永寿的象征。在中国的版图上,据我所知,槐树并非永寿所独有。但是,无论怎样,我却从内心觉得家乡的槐树与别处大不一样。永寿地处黄土高原渭北丘陵区,地形地貌奇特,梁峁沟壑纵横,房前屋后,山岭土
□周刚振 这是沉淀千年的智慧塑造的光明形象这是凝聚祖辈的心血浇铸的伟岸形象那弓起的脊梁散发着力的热能一寸一寸把太阳高高地托上山岗脸庞晒得像熟透的高粱心窝溢满一坡的果香 在山梁与山梁间开拓在铁塔与铁塔间播
□陈嘉瑞日前,方君英文先生赠我墨宝:“书开烟霞”,甚好。世界读书日,学者文人被邀去各处论坛,指导大家如何读书。终南性灵社几个人,却跑到终南山下喝茶读山去了。清人涨潮有言:“文章是案头之山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