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同亚莉我的父亲是一个地道的农民,高小文化程度。我很小的时候,打算盘、写大字都是父亲在家先给我教,我比别的小孩就学得快一点、多一点。父亲一辈子没有小孩,抱养了我和比我小四岁的弟弟,视我们如同己出,而且
一直很好奇,沈从文年轻的时候喜欢读什么书?他有没有书单?一查,还真有。他在1935年6月的《青年界》上发表了一篇《我年轻时读什么书》,那一年他33岁,在他的书单上列了三种书。沈从文说他第一次对于书发生兴味,并
季羡林说:“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先生的话可谓至理名言,像一座灯塔照耀着我一路前行。我是一个闲散的人,读书也是顺其自然,不管什么书,只要合了口味就信手拿来,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大有&ldquo
□扶贝顾城在《门前》里说:“我们站着,扶着自己的门扇,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俩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就这么几句诗,它给我们呈现了一幅美好而又温暖的
□曹春雷小时候看电影,我喜欢坐在银幕后。那时,是露天电影,幕布扯在村南河滩上两棵树中间。太阳还老高时,村支书就在大喇叭上广播说:“晚上在南河滩上放电影。”孩子们听到后,便潦草地吃过晚饭后,搬
峰和师傅的办公桌是面对面的。进厂刚三天时,师傅便给峰介绍了对象,见了几次面后,峰收到萍的信,说她母亲想到峰的老家看看。峰神经一下子紧张起来——父亲在十年前就去世了;母亲大字不识几个,不会说话
□同亚莉有一位阔别多年的好友忽然在星期天的早晨打电话给我,还没等我听出她是谁,她就问我家怎么走,我没顾上回答她的问题,只是在记忆中迅速搜索她是哪一位,在她的问候声中我突然反应过来她应该是我思念已久的好
□张焕军开年不久,几个老友相约凑到了一起。相聚自然免不了要小酌几杯。于是,我从家拿了瓶自己泡的桂花酒。饭桌上,我给每人斟了一杯,招呼着请大家先闻闻,尔后再咂上一小口,品品、回回味儿。说话的功夫,屋子里
这是西汉末年的一只鎏金铜蚕,长五六厘米,首尾九节,蚕头微微抬起作绕丝状,形象栩栩如生。这只鎏金铜蚕是三十三年前石泉池河镇谭家湾村的农民谭福全在淘金时偶得。谭福全一家居住的地方因为这个宗族庞大的姓氏被命
□冯西海看遍满山的青竹我似乎理解为什么这里的土燃烧一般发红二十多年写诗的心脏应该是这个颜色一个诗人一个城市一条以“诗城”命名的街道以剑的姿态划过历史和我们朝圣的目光和引壶卖浆的麻鞋远处入云的
□高均善某市地铁列车车厢,人不是很多,座位上稀稀落落坐着几个人。一个年约四十的女人,衣着不太考究、却也不太邋遢,居然旁若无人大快朵颐,她在啃甘蔗。她的脚下已经有一堆甘蔗皮了,她还在啃,很执着地啃。有一
□贺小玉夕阳西下漫步在文昌门外的护城河畔,那改建后的护城河,水波轻粼,几只小船飘在上面,别有一番小江南的味道。赏花心悦、闻草芳香,那闲散的行人便多了一份惬意。突然天空下起了雨,洗漱雾霾严重的天空,我便
□白屋我居住在终南山。来过山上的朋友,都羡慕我。这里有山、有水,有大自然的天然景观;春天鲜花满地,夏日浓荫织绿,秋有满月冬飘雪。这里虫鸣蜇起、鸟唱蝉嘶,还有就是从峪口间吹来的爽身的风。而最重要的,是空
我们生命里有这样一个人,不管我们多大,她总觉得我们还是孩童,她的一生都为我们在默默付出在付出,我们却总是在肆意无休止的索取、享用,她却从来不要求我们的回报,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ldq
□朱文杰上世纪的五十、六十、七十这三个年代,如果以吃来划分,我把它称之为包谷面的年代。尤其是在我们陕西,这种叫法似乎比较正确。在那个包括“三年自然灾害”年代,解决我们吃的问题的粮食都离不开包
□王雄文在古都西安,南有大雁塔,东有长安塔,在北边则有一座大风阁。初夏时节,我来到西安西北方位的汉城湖,大风阁就矗立在这湖边,远远望去一座古色古香的宏伟建筑高耸云天,令人震撼。大风阁建成于2012年,是汉
我喜欢音乐是遗传了母亲的艺术基因,母亲生来就爱唱歌,耳濡目染影响了我。记事起便知道,母亲是生产大队文艺宣传队的,白天劳动,晚上还要排练节目。那时我和弟弟还小,每次母亲劳动归来,匆忙吃完饭,简单梳妆后就
□秋乡娘在我的印象中,从来没有年轻过。一年四季,都是疲惫、忙碌、憔悴的,一双手苍老粗糙如树皮。所有形容女性美丽的词汇,在娘身上都不适用。每天早上天不亮娘就催我们起床,不起床掀开被子就打。然后逼着我们去
烟雨霏霏,云雾缭绕,满目苍翠,风光旖旎。阳春三月的最后一天,我参加了由影述培训机构组织的“采茶、旅拍、人像教学”采风拍摄联谊活动,感受登山的乐趣,观赏少数民族风情,拍摄茶园春色,放飞心情、体
□王渊平不要把生命寄托于美丽的谎言任凭它们在你身上留下空洞的说教你要做一棵树思想的根须扎进崖石风给花冠授粉舌头犁过的松软土地是靠不住的你要选择坚硬诚实的落脚点化肥和催熟剂同流合污不要让它们掏空你的身子
苍苍峪,莽莽川,云雾静寂,不见终南”。这是陕西建筑科技大学教授、艺术家傅强先生在周至县苍峪村写生时,即兴题写的一首小诗。我看到这首诗配在他拍摄的一张照片下。仔细看那照片,果然山雾氤氲,峪壑苍茫,天
从古到今,终其一生不曾念过别字的中国人有吗?恐怕没有;着眼于此,念别字应该是一种可以原谅的常见小错。但是,有几种情况下的念别字,则是不可原谅:一是教师在课堂上念别字;二是官员在会议致辞、大会报告中念别
奔腾在秦晋之间的黄河西岸座落着一个自然村,名为惜村。村子很大,约莫四千余人。其东临黄河,南北为塬,西边垒一城墙,中设一门,是村人与外边世界联系的唯一出口,人称西门。岁月更迭,黄河依旧,城墙倒塌,西门依
"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是我们都常听见的一句话。 转眼间我已人到中年,人生百味,已经尝尽大半,像我文章开端所述
□柳笛大庙在村子的西南方向,坐落在大河边上。据老人说,大庙修于满人入关前后的明末清初,那时候村子里还没有这么多人,河里的水还很大,这里还不叫卧龙屯。最初就是几个年轻的和尚靠化缘修成了它,耗时好多年。庙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2651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250004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