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工 > 一线风采 挑战杂交小麦世界难题的人
2006-11-15 18:34:22来源:
分享到:
  字体:【

   3000多年前,在陕西中部的杨凌一带,华夏农业始祖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千百年来,杨凌这块肥沃的土地,风调雨顺,是选育小麦品种的最好试验场地。特别是从上个世纪40年代以来,这块土地更是焕发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农业科学家们在这里试验示范,先后研究并推广了四个小麦优良品种。如今,这里又成为杂交小麦的发祥地,而谱写杂交小麦育种研究辉煌历史的,当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改生,一位用智慧和心血浇灌麦田的育种专家。
张改生1951年出生在周至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祖辈对土地、对粮食的感情深深影响了这位农家子弟。197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原西北农学院毕业并留校任教。当时,杂交玉米、杂交高粱等作物已经培育成功,并大面积投入生产。而我国杂交水稻和杂交油菜也相继问世,这些研究成果对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带来了曙光。小麦是世界第一大作物,如果能够利用杂交优势提高产量,对世界粮食生产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但是小麦自身遗传特性比其他作物复杂得多,杂交优势利用更是难上加难。尽管世界各国科学家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但仍然成为一项悬而未决的科学难题。从1975年起,张改生就把目标一直锁定在杂交小麦的研究上。育种研究,是一项高强度的体力和脑力劳动。最初几年,育种条件异常艰苦,每年4-6月份,张改生常常天不亮就赶到试验田,观察、记载,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晴天烈日当空,热气扑面,雨天,浑身上下都是泥水。从每年的小麦播种、杂交、选种到收获、晾晒,一个细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整个试验的报废。那时候晾晒小麦没有凉棚,晚上不敢睡得太死,一听到雨声他就得叫上爱人一起收麦种,常常收完了天也大亮了。
 张改生经常和农民一样在试验田劳作,皮肤晒得黑黑的,附近村民这样调侃他:“远看像个卖炭的,近看是农学院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几十年来,张改生破解了杂交小麦育种中的一个个难题,使小麦雄性不育和杂种优势利用获得了突破性进展。1998年5月他的成果通过部省级鉴定,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0年8月,张改生课题组培育的杂交小麦新品种“西杂一号”,通过了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它标志着我国杂交小麦正式开始投入生产。与此同时,课题组研制成功了杂交小麦化学杀雄剂,彻底解决了杂交小麦制种中的关键性难题。中国小麦育种产业通过“小麦化学杀雄剂”这座桥梁,从实验室真正走向杂种小麦大田生产时代。一批新的后备杂交新组合这时候也崭露头角,杂交小麦新品种“西杂五号”2002年8月提前通过陕西省预审,2004年完成全国黄淮冬麦区区域试验,增产显著。经过30多年的风风雨雨,张改生终于初步解决了杂交小麦育种研究这一世界性科学难题。如今,“西杂一号”和“西杂五号”在陕西、河南、安徽等地推广61万亩。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阅读推荐
热门图片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