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人日报》8月1日报道,为确保民工的休息权,近日,杭州市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今后各建筑工地的民工宿舍,每间居住人数不得超过12人,严禁再打通铺等。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民工,早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从工业、建筑业到服务业,城市的角角落落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每一分GDP增长中,都凝聚着民工的汗水。但是,他们生活工作几乎时时处处与普通市民不同,经济方面,公共的养老、医疗、教育与他们几乎无缘;职业定位方面,民工只能从事市民不愿干的肮脏、危险、急需工作;即便是城里人看来最为平常的休息权利对他们而言也显得那么奢侈。山东省对劳动用工情况检查中就发现,某纺织企业集团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竟有1.4万职工辞工走人,约占企业总人数的两成,绝大多数民工辞职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工资低,而是休息权得不到保证,生活环境恶劣。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建筑行业中大约每天的工作时间是10-12个小时,睡通铺、打地铺现象并不鲜见,文化娱乐设施几乎没有。可以说,当前广大民工休息权缺失已成为社会常态。
杭州专门为保障建筑业民工休息定下规矩,虽然仅仅是面向建筑业的民工,但抓工作关键在于抓重点,于细微处见精神,这个规矩细到每张床的尺寸,每间宿舍的大小,并要求必须设置文体活动室,“保证民工有电视、有报刊可看”,还提出如果违反规定侵害民工休息权,将拿不到施工许可证。通过这种强制性手段维护民工的休息权,无疑体现了政府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尊重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对民工作为现代国家公民所享受的最基本的公民权的落实。当然,在为杭州这种做法鼓与呼的同时,笔者和民工更希望看到的是能有更多的地方尊重民工休息权。